解读中国的“十五计划”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4日 16:00 中评网 | |||||||||
钟 伟 在外有亚洲危机之忧虞,内有经济软着陆之亟需的背景下,中国顺利实施了其“九五计划”,目前人大和政协两会正磨合其“十五计划”草案,如何在平淡无奇的措辞后解读该计划跌宕起伏的内涵,是十分有趣的事情。
平静地埋葬了“中国式社会主义” 从形式上看,似乎“十五计划”和以前九个五年计划没有太大的差别,其实已然潜移默化地发生了惊人变化。即使在刚刚过去的“九五计划”中,量化指标还有100多个,而在“十五计划”中,仅余40多个了,并且主要社会经济指标都变成了指导和预测性的,而不是旧斯大林教条的硬性指令?quot;保八(保证GDP增长8%以上)之类的壮举可能成为历史绝响。朱镕基总理在陈述报告时,先后39次提到了“市场”,获得了7次长时间的掌声,也正反映出“十五计划”基本理清了集权经济的残迹,和以往的五年计划已有天壤之别。 亚洲舆论似乎对此变迁未予以足够关注,而3月6日法国费加罗报则敏感地捕捉到了并评价说,在政治抱负上有“雅各宾党人”(激进民主主义)气质的朱镕基,给人以“清官大人”印象的“经济沙皇”(tsar economique)平静地埋葬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官僚逻辑,2001年3月5日这天,中国终于无可逆转地告别了统制经济社会主义(socialisme dirigiste)。 构建在全新的全球化背景之下 “十五计划”是中国在新千年第一次被放置在全球化背景之下的经济计划,而以前的所有五年计划基本上都是内省式的,这反映了20年来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深刻变迁,拿1981年和2000年相比,对外贸易增长了11倍,引进外国投资激增20余倍,国际储备从区区29亿美元竟激增至1656亿美元的惊人水准。目前即使在中国最廉价的仓储超市中,都杂陈着各种中外商品。中国除了继续融入国际体系之外已不可能开倒车。 “十五计划”的全球化视野有三个显著标志,一是政府对“入世”的重视,中国内部对入世有不易察觉但无所不在的浓厚忧虑。台上有外经贸部的石广生部长在作入世动员,台下就有中国社科院的学者递反对纸条,要求公开辩论。二是“引进来”和“走出去”再度受到重视,在2000年初江泽民主席提出这样的思路时尚未给人以深刻印象,“十五计划”再次凸现此战略,无疑强调了外部市场和资源对中国经济未来走势的深刻涵义。三是扩大内需被提升为“长期战略方针”,这恐怕也是政府以内需作为“安全港”的远瞻性考虑。 “求质”“求稳”的低调蕴含难得的冷静 在“十五计划”出台后,给人一种过于谨慎和低调的感觉,例如在过去5年中国GDP年均增长高达8.3%,而此计划中仅作出了年均7%的增长预测。此外,报告里也看不出有多少政治改革的“话语份量”。 维特根斯坦(Ludwig.Wittgenstein)有一句名言:“不可说的,必须沉默”(Whereof one cannot speak, thereof one must be silent)。在解读“求质”、“求稳”背后,我们不难发现这种基调饶有趣味。 这样低调的理由之一在于,到2003年江泽民、李鹏、朱镕基这“三驾马车”面临敏感的更迭,跨越这样重大变更的五年计划回避掉可能引发社会动荡的激进改革是可以理解的。理由之二在于,自从邓公南巡讲话,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以来,一些人却采用“官出数字、数字出官”乱铺摊子的恶劣态度,这次朱镕基将“发展才是硬道理”拓展为“有市场、有效益的增长才是硬道理”,正在于杜绝大鸣大放,好大喜功的苗头。理由之三在于,中国社会的演进,靠的是经济改革本身具有的改良主义。如果体制内哪一位“改革家“试图站出来,用口号式纲领振臂一呼,来触动政治体制的某根神经,其结果不是应者云集,而是他个人的“靠边站”。“摸着石头过河式”的改革,从来都遵循先做后说的智慧。理由之四在于,改革需要深厚民意支持作为基石,“十五计划”在回顾九五时,将民众生活基本步入小康作为重要成果,但收入分配状况正日益恶化。在城市,失业大军日益庞大;在农村,农民收入逐年下滑,一些乡村对农民的横征暴敛已到了令人发指,可能引发农民暴动的地步。如果后续改革不能给民众带来生活质量的切实提高,就会注定夭折。“十五计划”承诺让民众感受“更宽裕的小康”,不能不说极冷静的选择。 “以农为本”折射出两难的尴尬 在过去的10个五年计划中,第三个五年计划第一次把农业放在第一位,其背景是“三年自然灾害”,加之人祸甚于天灾,饥馑遍野。事隔30多年,在“十五计划”中,农业被置于回顾和纲要之后,成为具体内容的第一部分。可见千年以来,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的重中之重。朱镕基在其就职演说中,就对农民饱受盘剥发?quot;民不聊生、民怨沸腾的之痛陈。时至今日,所谓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的“三乱”仍难以禁绝。农业回归“十五计划”中的最优先地位,实在是此结症已到了非正视不可的危急地步! 朱鎔基报告里提到要通过“税改费”和“适度撤裁乡镇政府”来组织农民生存状态的恶化。这折射出政府正面对两难困境:乡镇政府是中国最基层的政权,没有村乡镇,中国农村的人口控制和向城市的人口迁移就会混乱不堪。这些基层组织基本上靠巧立名目的各种收费养活自己,有些地方甚至连农民挖口水井,养头猪都要缴费。对“三乱”不严格禁绝,则酿成民变并非匪夷所思;禁?quot;三乱和基层政权撤裁过度,则农村可能处于更危险的失控状态。“适度撤裁”实在是艰难之旅,估计未来五年可能撤裁20%左右的基层组织。 “军费大增”成为焦点似无必要 此次“十五计划”和政府预算草案中,中国军费开支增加了17%,一度成为海外媒体报道的焦点,似乎地区军事均势可能因此而失衡。这种看法大可不必。理由之一是中国军费基数相当低,连美国军费开支的5%都不到,但恐怕没有人会认为中国经济规模也只相当于美国的5%。印度今年军费增长了28%(中国为17%);台湾军费开支占GDP的2.3%(大陆为1.47%),可见中国此举无碍亚太军事均势的大局。理由之二是中国军队微薄的待遇越来越难以吸引和留住年轻人,尽管中国仍沿用义务兵役制度,并且绝大部分士兵来自于贫苦农村,但太差的经济待遇仍会使军队的凝聚力大打折扣,提高军队?quot;人头费实属形势所迫。夸大中国军费调整的潜台词,似乎没有太大必要。 人类已进入了新千年,改革开放已经并将继续深刻地改变中国人民的生活面貌。千里之行,积于圭步,“十五计划”可谓是中国未来漫漫长路中坚实而充满挑战的一步。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