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股减持:对流行说法的思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4日 15:48 中评网 | |||||||||
钟 伟 流行说法一:国有股减持是为社会保障体系注入资金。应该看到,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具有渐进性,目前,社会保障仍处于风地方分割、行业分割和城乡分割状态,社会保障基金的需求必然随着经济增长而递增;而沉滞的国有股存量是有限的,必然随着减持的推进而减少,试问越消融越少的冰川怎能支撑一条奔流大川?因此国有股减持和社会保障基
流行说法二:国有股减持是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目前,我国我国证券市场上非流通股包括社会法人股(占总市值的13%)和国有法人股(占总市值的53%)两部分。人们习惯地认为,上述股本的沉滞状态使其处于贬损状态之中。实则不然,国有企业成为上市公司,承担全部注资(包括配股注资)义务的并非国有股而是公众股;分享全部分红派息权利的则是全部股份,国有股承担的义务,在上市前后几无改变;但其分享的权利则在上市后有极大改观,获得了非常优厚的回报。所谓国有股沉滞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不仅似是而非,且与事实背道而驰。因此国有股和公众股在理论和实践上既不同股也不同权,其间泾渭分明。如果再借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搞国有股减持按近年的收益规定最低市盈率那一套,而漠视国有股和公众股迥异的历史角色,则将不流通股份减持一半,和沪深上市公司全部再上市一遍几无二致,如此减持必将迫使资本市场步入不归路。 流行说法三:国有股减持是为国企结构升级服务。至今国有企业改革并没有探索出普适的模式,国有改制上市也是如此,成败参半,1995年之前上市的国企其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从15%逐渐滑落到仅2.4%,上市公司如新娘,年纪越长越是色衰神散。究其根源,和国有股沉滞有关,“一股独大”使得资本市场的资本重组功能行同虚设,企业并购无从谈起。国有股减持也许有利于国企结构调整,但要看减持是象征性的还是实质性的,要看并购条例有无放松,要看破烂集团拼凑光鲜股份的上市化妆术有无变革。一句话,国企的国有股份“减持”了,而行政机构控制企业的权力却并不向董事?quot;减持,那么国有股就会“减而仍持”,国有企业改制升级就仍只是东边日头西边雨。 流行说法四:国有股减持将对股市构成中期压力。中国股市的发育速度一再嘲弄了任何权威的事先设想,原证监会主席在1999年大胆预言了5年后的中国股市,人大某学者搞了股市十年报告,仅数年就显得可笑。且不论减持资金可能通过注入社保基金、再从社保基金注入开放式基金回流到股市,且不论传说中的减持四大途径两个步骤,即使减持真的较快地推进了又如何?假定对价格在20元左右的个股进行国有股减持,配售价格略微高于净资产值,配售比例高达1比3或是1比4,则该股的价格将急剧回落到5-10元,流通市值仅略有增加,而市盈率则大幅下降。可见减持如果不是为股价打开了上扬空间的话,至少也是改善了其投资价值。故违背市场的减持可能是悲剧;而遵循市场的减持无疑是福音。 国有股的实质减持,使得我们从地平线上看到了国企成为“真公司”的希望,看到了沪深股市从乱局成为“真资本市场”的希望,因此“减持”必然是中国资本市场另一场波澜壮阔的传奇开始的里程碑,我们不妨少些无谓忧虑,多些坚定,静静凝眸期待。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