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钟伟 > 正文
 
生存或死亡:中国券商面临挑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4日 13:47 中评网

  钟 伟

  券商将直面“混业和“入世”的双重挑战

  我国资本市场十余年来从无到有,已然蔚为壮观,2000年底我国的股市容量为6150亿美元,列全球第九。与此伴生的,是我国出现了一支良莠不齐的券商队伍。自从1987年中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精彩手机赛事全攻略
雅典猜猜猜千元悬赏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国第一家券商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成立以来,从那时起到现在,中国券商已达98家,证券营业部2600多家,大致形成了以全国性综合券商为核心、以地方性券商为补充的券商体系。十多年来券商大致可以用“衣食无忧”来形容,但“混业”和“入世”已经给券商敲响了警钟,其面临着或生存或死亡的严峻挑战。

  “混业”对券商的威胁何在?

  “混业”威胁来自何处?美国《金融现代化法案》获得通货即标志着金融混业已在发达国家彻底寿终正寝,尽管我国离混业还有一段路程,但混业毕竟大势已定,甚至有学者提出中国在今后几年将进入金融爆炸时代。“混业”给券商的现实威胁,则从央行于日前发布实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中可嗅出端倪。此规定中央行对中间业务的概念、可开办的业务范围、准入制度、审批程序和收费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所谓中间业务通常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和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大致可以分为结算类、代理类、担保类、承诺类、交易类中间业务及其他中间业务。其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暂行规定明确了商业银行可以开办金融衍生业务、代理证券业务以及投资基金托管、信息咨询、财务顾问等投资银行业务。

  显然,中国金融混业的序幕已在不经意间悄然揭开,其对券商的挑战在两方面:一是尽管央行出于规避风险的谨慎态度,对形成或有资产、或有负债以及与证券、保险业务相关的部分中间业务采取了审批制,但商业银行迟早将介入到证券代理业务中来,目前之所以不允许商业银行代理买卖股票,显然是担心银行资金流入股市。二是在投资基金托管、各类基金的注册登记、认购、申购和赎回业务方面,尽管也被央行纳入了审批制的范畴,但商业银行从事此类业务的希望还是非常大的。估计商业银行很快就可能取得代办开户、代理基金买卖、代为证券资金清算等业务。

  关于证券代理业务,实际上即使在美国1929-1933的大萧条后,刻板的分业框架也并没有将此从商业银行中分离出去。同样,国有银行在机构和经营网点、在民众亲和力和信誉、在服务完善程度和风险内控方面,可能使得券商的证券代理业务丧失泰半。试想到分布稀少的证券营业部人头济济地看盘、下单和交割,和到星罗棋布的储蓄网点就近炒股票,股民们会选择何者呢?如果商业银行能再诚恳些,提供适当的证券咨询服务,创造更便捷的资金转帐工具,那么券商在经纪业务上就举步唯艰了!

  关于基金管理业务,实际上商业银行也具有券商难匹敌的优势,尤其是象共同基金、开放式基金这样资金来源分散的大众投资工具上。商业银行如果将驾轻就熟的吸储手段,移植到代理基金份额的出售、转让和托管等方面来,则券商和林林总总的基金管理公司在此类基金方面就可能无所事事了!中间业务的放开,就可能让商业银行蚀空券商的经纪业务,真正混业时,商业银行若获得证券承销业务岂非如虎添翼?

  “入世”对券商的威胁何在?

  “入世”的意外提前,可能对券商也并非全然的福音。和商业银行相比,国内券商多少还有证券承销和代理业务的经验积累,还有证券研发和投行人才的点滴积累,但这些优势,在外国投资银行面前则荡然无存。外国投资银行进入中国已有时日,目前已有十个国家和地区的39家外资投资银行在华设立了63家代表处。外资银行大多实行混业经营,往往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以及证券、保险于一身,中间业务发展经过培育、成长、成熟的过程,已经谙熟各国的法律框架和运作惯例,了解全球主要资本市场,握有来之能战的投资银行领域的人才队伍,兼具和在华的跨国公司的天然联姻优势,其成形的市场、成文的规章、成套的产品、成功的经验,成名的品牌,都足以使得他们对证券业务的渐次给中国券商粗放的经营战略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更令人扼腕的是,我国券商直面外国投资银行时,几乎没有太多的“本土化”优势可言,资本规模偏小,风险抵御能力较弱、业务品种单一、创新能力不足已被认为是中国券商的通病,更现实地说,诸多券商除了拥挤在承销和经纪两项业务之外,几乎没有足以称道的经营特色。既如此,更富有专业技巧的外国投资银行在“入世”后分食市场份额,至少是分流“黄金客户”的冲击,就在不言而喻中。

  同时,觊觎券商多年安然厚利和安逸生活的,恐怕不仅是商业银行和外国投资银行。目前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和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均已经挤入证券业来分一杯羹。信托公司则可能通过金钱信托,IT企业则可能通过网上证券交易等方式逐渐渗透到证券业来。将“混业”和“入世”视为券商和券商生死攸关的挑战,恐不为过。

  生存或死亡,券商如何抉择?

  面对这样艰难的竞争格局,券商做了哪些自救工程呢?迄今可观察到的有两招,一是券商掀起的规模扩张潮,已陆续有20多家券商增资扩股,以壮未来行色,但其资本金规模,显然无法和国有银行和外国投资银行相比拟;二是券商对兼并重组的空前热情,如中信证券(资讯 行情 论坛)、国泰君安、西南证券、银河证券等,以图大则不倒。但这两招恐怕难以面对“混业”和“入世”两大严峻挑战,而需要更缜密的审时度势。

  构想一、券商应大力推进代客理财业务。目前我国推出投资基金等工具时,采取的是另设基金管理公司的方式,此路未来难有起色。面对大众的基金承销、管理和经纪业务可能最终为商业银行所掠食,但对面机构投资者的资金,则券商有其优势,既可以通过契约式也可以通过公司型私募的方式,为此类非大众的、具有“富人俱乐部”特色的资金提供“量身定做”型的完善服务可能是券商未来经纪服务的重点。

  构想二、券商应考虑和商业银行在合作中竞争的手段。相对于规模十分庞大的商业银行体系,券商的优势在于其没有堆砌的不良资产的包袱、从业人员素质优良和在沪深股市打拼的经验,故可考虑和商业银行共同建立金融控股公司,并促成其上市融资。这样的引证合作,可能是银行和券商的“双赢”。

  构想三、券商应考虑融合外资金融机构的可能性。目前已经有诸多券商开始从操作层面考虑和外国投资银行合资,现有的脆弱的基金管理公司也可以转而考虑建立中外合作基金,通过嬗变求得生存。券商生存环境的举步唯艰难已经是现实而不是未来,如果短期内佣金下调,则部分券商可能立刻就将感受到流动性不足的威胁。毕竟,在“混业”和“入世”面前,券商粗放、局促的旧运作模式,已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了!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窦文涛侃奥运(视频)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高校招生现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