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司下凡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3日 15:03 中评网 | |||||||||
邹 蓝 上司下凡,是为了知道箍桶的哪一块木板最短,以及导致了什么问题,弄清如何修补。 有个电视节目叫“上司下凡”,是BBC的工商管理节目。我对这节目颇有兴趣,只要
上司下凡,是为了知道箍桶的哪一块木板最短,以及导致了什么问题,弄清如何修补。上司找到问题根源,并不搞现场办公发号施令,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不蜻蜓点水似的在基层晃一下就走。比方一个零售商老板,会在收款台工作一段时间,几天后把问题带回董事会或办公会,详细介绍情况,并将相关问题提交分管人员讨论商议,最后汇总意见,拿出一个整体方案来实施整改。 说实在的,电视上这些上司的工作作风,在我们生活中已经很少见了。国有企业,科层很多,厂长高高在上,对于最基层情况几乎一无所知。等到问题大了,层层汇报上来就是个把星期甚至个把月的过程。厂长再责成什么人调查一番,拿出解决方案落实实施,可能就是两个月后的事情了。有时,问题出了一年半载,也没有等来上司的解决方法。一句话,上司作风不深入。 西方企业管理改革理论近来提出的解决方法,就是企业扁平化,取消中间的繁琐层次,便利上下信息沟通,以提高效率。原来素以决策效率高的苏南乡镇企业,九十年代以来也因管理架构叠床架屋而繁琐化,因而失去活力。 中国以前在改善企业管理方面,提出了“两参一改三结合”,即“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干部、技术人员、工人三结合”。改革开放以后也不提了,但日本人学去落实在企业管理中。下属提出合理化建议,上司则认真考虑其可行性并落实。这使得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一个个短木板得以延长,或提高生产效率,或降低成本。总之,木桶装水更多,企业整体效益因此得到了提高。 我认识这样一个下过凡的“上司”,是别人的上司。这老兄是美国名牌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回国后担任技术公司的副总工。他是名门之后,又担任企业的高级领导,但为人没有架子。一天,我与他同到钓鱼台去见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主席彼德.戈德马克。在等候的时间里,我们聊了起来。他告诉我,为了弄明白市场如何运作,他一度专门跟着推销员跑产品推销。在西南,有时一个电话过来,就得连夜赶往另外一个地方。没有卧铺,就在硬座里干熬着。他说,不了解市场,生产就是胡扯。他走遍了中国两个大岛外的各个省市区,这样下凡的上司,我见过的很少。 中国企业要发展,经济要发展,上司应多下凡才对。建议我们企业的上司抽空看看别的地方的上司是如何下凡的。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