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购房团 祸兮福兮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3日 13:14 中评网 | |||||||||
2003年下半年,上海房地产市场出现怪现象。房价持续上升,房租却明显下降而形成对照。明眼人知道,投机的炒房哄抬房价,实际需求并未增加,反因房子供给增多而相对减少,租金不得不降低。买房者有的有实际需求,有的只作为投资。市场的投资行为总是存在的,但是投资者大量进入时,房价信号肯定失真。一旦击鼓传花游戏停止,最后接棒者无法承受,只有金融机构托底。这种游戏放大金融风险,为此央行在2003年缩紧对房地产开发的贷款。
在全国东中西均闪动身影的温州购房团,在上海和各地影响很大:几十人一帮,几千万几亿出手购买房产囤积居奇。各地政府却开始警惕起来。温州人一到,房价非理性上涨。他们买房作投资,只等涨价就倒卖。本无市场前景的房地产,该被市场自然淘汰。但温州购房团发出失真市场信号,扰乱当地的市场过程,进一步误导资源配置,将小病捂成大病而更难医治。基于如此认识,不久前杭州在全国率先向温州购房团下达"封杀令"。 江苏徐州也吃过温州购房团的苦头了。据反映,"他们所到之处,就会一举拿下大量房产,但不进行经营,仅仅只是用来'炒',最终导致楼盘或商铺价位大幅度攀升。"无疑这会加大经营成本。在经济不发达地区,这必然大大提高经营风险,抑制经济发展。 住宅价格被哄抬,则是剥夺中低收入人口拥有自有住宅的权利的劫贫济富,违背政府政策和社会正义。更重要的是,无房者的住房需要依然是政府负担,地方政府需要建设安居房。香港特区就花钱提供廉租房,英国政府为此伤脑筋而要在2006年度预算中投入6亿镑为低收入阶层提供他们买得起的房。任由投机者炒房,居民利益被剥夺而政府必然在以后付出代价。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指出"沪杭房价上涨过快"后,浙江各级政府迅速作出反应。杭州规定,对炒作商品房期房转让的,提高期房转让契税;对于炒二手房者,恢复征收20%的个税;对购买高档住宅的实行3%的高税率;个人转让自用5年以上、且是家庭惟一生活用房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 上海高价房比重上升以及房价涨幅偏高,与投资性购房不无关系。国际警戒线是20%,上海购房作投资的比重已近17%。炒房作为投机,使房地产背离消费功能。投资性购房过多就拉升房价,但没人接手而低价大量脱手则又会诱发房价大跌,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有关温州资金从上海楼市撤出的消息一传出,上海房地产商就惶恐不安。2003年底果然出现高价房价格下滑,上海房地产出现拐点。 市场有一些投机活动有助于活跃市场,但过度投机必然让市场付出重大代价,中国证券市场就是最好的例子。不过有温州人托底的地产开发商已经赚了,管别人的呢?为不让市场混乱,政府该下手规范。如购置第二套房子的,提高贷款利率。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