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思考美国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2日 18:29 中评网 | |||||||||
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处在关键的调整时期。世界经济越来越依赖于美国经济,但美国经济至今仍没有显露出强劲复苏的迹象。本文试图重新思考美国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下中国的对策。 中美贸易:互补性很强但前景坎坷
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美国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从1994年到2001年,中美贸易总额占中国贸易总额的16%,其贸易总额仅次于中日贸易,相当于中国与整个欧洲的贸易总量。 在中美贸易关系中,美国巨额对华贸易逆差已经成为两国的一个矛盾。据美国商务部统计显示, 2000年中国取代日本成为美国最大逆差国,逆差额达到838.33亿美元。另一方面,从1994年到2001年,中美贸易累计为中国提供了1444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平均每年大约为180亿美元,占这段时间中国贸易顺差的74%,仅次于中国对香港的贸易顺差。尤其近两年来,中美贸易顺差甚至超过了中国贸易顺差总额。 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和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分别与其国内宏观经济状况有关。如果一国的储蓄大于投资,则该国净出口为正或曰有贸易顺差;如果一国的储蓄小于投资,则该国的净出口为负或曰有贸易逆差。中国之所以会积累了较高的贸易顺差,主要是因为中国国内的储蓄率高。较高的储蓄率可能是因为:(1)人口结构的变化。目前,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生育高峰时期出生的人群进入中年,开始考虑为后代和自己退休之后的生活储蓄。(2)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保险制度也使得居民必需保持较高的家庭储蓄以防备生老病死和失业。(3)融资渠道不畅。国有银行主要为国有企业注资,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缺乏畅谈的融资渠道,所以为了扩大投资,它们必需被迫储蓄,这是一种“为投资的储蓄”(investment incentived saving)。美国之所以存在大量的贸易逆差主要是因为美国的储蓄率偏低。美国的储蓄率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下降,到2001只有2.3%。2001年10月美国的储蓄率达到最低点,只有0.3%。导致美国近年来储蓄率持续走低的主要原因是:新经济泡沫带来的非理性繁荣刺激了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根据法国里昂信贷银行的数据,美国在2001年人均借款占其存款的160%。美国进入经济衰退之后,美联储不断降息,刺激了住宅和汽车等消费品的需求。但是,这种依靠负债的高消费实际上是透支了未来的经济增长。在美国股市泡沫崩溃、企业盈利前景不容乐观,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美国的消费者将被迫提高其储蓄率。从2002年的情况可以看出,美国居民的储蓄率出现了上升的趋势。 具体到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不平衡,可以看出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与两国经济结构有密切关系。中国对美国出口以劳动密集型加工产品为主,主要包括纺织品、服装、鞋、玩具、家用电器和箱包等。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廉价劳动力提供者,在这些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美国从中国进口这些产品是符合自身利益的,不会与国内产品出现竞争。1997年的世界银行报告指出,美国如从中国以外的国家进口同样商品,其消费者每年要增加150亿美元的支出。但是,贸易政策从来就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在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和美国贸易逆差高居不下的情况下,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将更加频繁。随着中国加入WTO,中美经贸关系中的一些老问题如最惠国待遇、市场准入等已经得到了解决或不再被过多地关注,但是另一些问题却逐渐升级为双边贸易摩擦的新焦点。这其中包括:(1)中国履约问题。从美国官方评价中国入世履约情况的几份报告来看,尽管对中国履约给予了一定的积极评价,但是也对许多方面提出了指责。美国政府可能会根据这些报告所反映的问题决定对中国实行压力甚至贸易制裁。(2)中国入世之后中美农产品(资讯 行情 论坛)(finance.sina.com.cn/realstock/sz/000061_notice.html' target=_blank >资讯 finance.sina.com.cn/realstock/sz000061.html' target=_blank >行情 voteview.sina.com.cn/cgi-bin/voteview/comment.cgi?channel=stock&newsid=sz-000061&style=1' target=_blank >论坛)贸易变得更加敏感。做为农产品出口大国的美国,并没有看到其农产品对中国的出口有大幅度提高。同时,中国对美国政府的新的农业补贴政策也感到不满。布什总统2002年5月签署新的农产品补贴法,决定在未来6年内对农产品补贴增加67%,每年对农作物和乳制品追加64亿美元的补贴,这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不满。(3)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美国政府和企业不断夸大其损失,认为中国在商标、版权、专利权和互联网域名权方面保护不力,未来中美之间在这一领域的冲突和摩擦将不断增加。 美国在华直接投资的前景 美国对华直接投资从90年代起开始迅速增长,从1991年到2001年年均增长速度为27.5%。美国对华直接投资从1998年起已连续3年居各国首位。 尽管美国对华投资的增长一直快于美国在全球投资的平均增长速度,但是直到目前为止,美国在中国的投资与其经济实力以及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密切程度并不符合。1997年,美国在华投资占其全部投资存量的比重仅为0.59%,到2001年也不过0.76%。中国在美国对外投资中排第12位,在墨西哥、巴西和爱尔兰等发展中国家之后。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2001年发生全球经济衰退以后,美国对华投资规模的增长明显放缓,2001年美国对华FDI锐减22.8%。限制美国在华直接投资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对中国的投资多为所谓的“绿地投资”(green ground investment),表现为新建的厂房和设备等,而美国在海外投资的增长主要是通过大规模兼并和收购和股票投资。例如,在德国投资增长由于对化学行业的大规模兼并和收购。2001年美国对墨西哥投资增长40%是所有国家里最大的,主要由于股票收购。美国在其他一些发达国家投资的增长来源于原有投资的再投资,如对荷兰和日本等国投资增长主要由于对已有投资盈利进行再投资。 外国企业进出口占中国进出口总值的比例从1991年的21%发展到1999年约51%的比例,远远大于它占中国工业总产值25%的比重。值得指出的是,1986-1997年间,外商投资企业的贸易收支平衡全是逆差,且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从不足20亿美元增加到182亿美元。1994年之后外商投资企业的贸易逆差才逐渐减少,到1998年之后始出现顺差。随着中国国内市场的开放,以及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一个潜在的庞大国内市场受到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关注。如果外资企业逐渐把目标瞄准中国的国内市场,其对中国净出口的贡献将逐渐减少。与日本的公司形成明显对比的是,欧美的跨国公司更注重开拓东道国市场。约有70%以上的美国公司将其50%以上的产品销售到中国市场。这意味着美国的FDI对于中国出口的贡献可能要小于东亚周边国家和地区的FDI。 外资在中国投资设厂,或是进入服务业,能够增加中国的就业。不过,由于美国公司的高技术特性,它同时还吸引了一部分具有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人员就业,这部分人员本来大多在国内的企业就业,因此实际上是美国公司从原有部门“挤出”了一部分高素质的就业。 随着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FDI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带动作用逐渐凸现。一般公认,美国公司对于转让技术相对开放。除了技术引进外,直接投资还不可避免地带来技术外溢,随直接投资的关联项目发展,大量的知识、技术、管理经验从美国子公司转移到我国。例如IBM早在1995年就将电子商务这一全球最新的商业理念引入中国。有些美国跨国公司开始在中国开展技术开发合作,以对这些优势资源进行利用。例如微软和Intel先后在中国建立研究院和研究中心。技术外溢甚至可以被看作是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起到的最重要的作用。 但是,从长期来看,我们应该注意到,随着外资企业在华投资所积累的利润越来越多,利润汇出对中国国际收支的压力也逐渐增加。据估计,外商投资企业的利润汇出大约占利润总额的20%,而剩下80%为利润再投资。需要指出的是,外资企业的利润汇出是迟早的事情,按照一般的情况,FDI都会有先是资本流入,而后出现资本流出的现象。利润再投资只是推迟了利润汇出的时间,而且更严重的是,这种延迟将使得利润的汇出更加集中。目前,中国的FDI投资收益每年均在200亿美元左右,远远超过其出口盈余,利润再投资也在每年100亿美元以上,积累到一定的规模,有可能超过国家可以动用的外汇储备的数量。如果发生FDI突然撤出利润,将使中国陡然陷入国际收支危机,如果国内的金融风险没有得到根本的好转,有可能会从国际收支危机酿成经济危机。 美元霸权: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对称支点 美元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一种世界货币,国际贸易的绝大部分交易都以美元进行结算,中国进对外贸易的70%以上发生在美元区国家或跟货币与美元挂钩的经济体(隆国强,2002)。中国的汇率制度、外汇储备、贸易战略与政策以及吸引外资的政策都必须考虑以美元计价的成本和对美元流动性的影响。同时,中国的对外经济交往也必须承受由此带来的美元风险。2002年以来,随着欧元正式进入流通领域,欧元兑美元(资讯 论坛)(finance.sina.com.cn/120/2004-06-04/1.html' target=_blank >资讯 论坛)汇率从前两年的“超调”回归价值,随着美元贬值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以美元为中心的中国对外经济政策必须认真对待美元作为世界货币所受到的挑战和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风险。 首先,从汇率制度来看,中国目前实行的是事实上单一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这一制度对于促进出口增加、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乃至维护亚洲地区的汇率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单一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也将给中国经济带来许多负面影响:(1)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增加了财政政策的压力。在强制结售汇和钉住美元制度下,外汇储备量是内生的。国际收支的顺差将直接增加外汇储备,而外汇储备的增加又直接导致外汇占款的增加。外汇占款在基础货币供应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1994年外汇占款在基础货币中的比重增加到75%以上。这说明,在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政策目标下,外汇占款已经不再是中央银行可以主动调控基础货币的手段,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量的主动性下降。(2)增加了实际经济部门的调节压力。在汇率刚性的条件下,中央银行无法利用汇率的变动调节国际收支,所以应对外部冲击并做出相应调整的压力完全落在实际经济部门头上。这要求实际经济部门能够灵活地根据外部市场的变化和贸易条件的变化调节和优化产品结构,但是,中国的外贸企业应对市场的能力有限,对出口退税和其他类似补贴的依赖程度很大,这无疑增加了财政的压力。(3)固定汇率制度带来的道德风险。在实行钉住汇率制度的条件下,人们预期人民币汇率会在中央银行的干预下保持稳定,所以企业和居民将没有动力也没有机制化解外汇风险。这种“道德风险”可能导致未对冲的外汇负债过多,外债的增加既提高了本国经济的风险,又使政府用宏观政策调节经济的能力受到制约。如果外国投资者对本国经济失去信心,资本流向发生逆转,大量的无力偿还的债务使银行和企业破产,并引起一系列连锁反映,对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其次,从中国的外汇储备来看。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双顺差使中国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尤其是近年来的大量外商直接投资,使中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中国的外汇储备以持有美元资产为主。中国的外汇储备中美元大约占60%,日元和德国马克分别占10%,英镑、法国法郎和瑞士法郎合占10%。。如果算上个人外汇存款,则美元所占比重更是高达80%左右。1999-2001年,中国购买美国债券的金额高达800亿美元,占其外汇运用总额的64%,而同期购买的德国债券和日本债券之和仅占其外汇运用总额的5%。过去3年中国净购入的800亿美元美国债券中,233亿美元为美国国债,531亿美元为机构债券,这两项占流入美国市场的中国外汇90%,还有80亿美元投资美国公司债券。这种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持有结构,使中国必须承担巨大的美元汇率风险。也使美国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又多了一条传导渠道。 我们的分析表明:中美之间仍然是互补性最强的贸易伙伴,但是考虑到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已经很高,以及当前美元贬值和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的因素,中美贸易的发展仍将遭遇坎坷;美国在中国的投资与美国的国力规模相比并不相称。华尔街丑闻将影响到美国企业在华投资的计划。美元贬值、欧元问世和日元动荡使得国际货币体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中国需要未雨绸缪,加快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为了实现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中国需要通过加快结构性改革扩大内需、同时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增强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