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党国英 > 正文
 
坏书驱逐好书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0日 12:03 中评网

  经济学里有一个定律,说是在贵金属流通的货币制度下,成色好的金属货币会退出流通进入收藏,而不断流通的只是成色不好的金属货币,谓之“劣币驱逐良币”。而如今我发现,图书市场也有一个类似现象,是“坏书驱逐好书”,但令人尴尬的是,图书市场的好书没有进入人们的收藏,而是被坏书挤出了图书市场,或者干脆不能面世。当然这是极而言之,图书市场的好书也是有的,可我们实在难觅芳踪。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精彩手机赛事全攻略
雅典猜猜猜千元悬赏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什么是坏书?我们当然找不到一个完全统一的答案,但那种剽窃抄袭之作,那种没有知识思想含量的应景之作,那种迎合大众低级趣味的煽情之作,特别是那种虚张声势、只求“卖点”而不顾及任何事实真相的炒卖之作,当属坏书无疑。什么是好书?好书一定是艰辛之作,一定能够启迪心灵,涵养智慧;好书也可以是畅销书,可以被大众喜欢,但它一定是引领大众迈向文明的桥梁,而不是博取大众喝采的俗物。纵观当今我国的图书市场,在当代人的作品中,好的太少,而粗制滥造的太多。出版业近年创出一个新词,叫做“做书”,似乎书不再是一个人思想的符号化表达,而是一条制造业流水线的产物。低成本(但也是高码洋的)、低品位的图书多起来了,好图书就受到驱逐。

  坏书驱逐好书的根子在图书市场本来的特点,以及图书市场在我国特有的运行规则。图书市场上消费者与作者、书商之间存在一种信息不对称;除非读书人买了书并读了书,否则无法判定书的好坏。如果坏书充斥书市,必然增加读书人搜寻好书的成本,降低好书的销售量;好书读不到,大众耳濡目染的是坏书,将降低大众的欣赏水平,好书益发没有“卖点”了。买书不同于买其他家用消费品,有谁会因为书的品位不高而去书店退书?买了坏书,姑妄读之,姑妄存之,如此往复,人们无非是不再光顾书店而已。

  真正的学者专家不容易上当,他们会有一个挑剔的眼光。问题是大众,他们不可能有专家的眼光。一个健康的出版产业和图书市场应该形成一种制度安排,使得大众搜寻好书的成本得以降低。这个制度安排应该有这样两项内容:

  第一,要有一个好的图书评论队伍和好的图书评论媒体,前者是后者的依托。要有一批慧眼识珠、恪守学者操守的书评家,书评队伍才能发展起来。现在的所谓“学术界”大概把书评工作看作是不务正业,书评文章算不上学术作品,不能作为晋升学术职务的依据,好的书评家便很难产生。至于图书评论媒体,也应该让它们去自由竞争,只有那些在竞争中取得大众信任的媒体,才应该发展壮大。竞争的结局便会降低大众搜寻好书的成本。

  第二,要有一个自由竞争的出版业。记得前些年上海三联书店出了一批比较好的经济学图书,于是,上海三联就成了信誉的标志,经济学人认定它不会出坏书,只要它推出新书,必买无疑。所以,可靠的出版业商誉,也可以降低读书人搜寻好书的成本。但是,如果出版业的竞争受到限制,商誉的潜在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出版社也就会失去提高商誉的动力,商誉对于整个出版业也就成了稀罕的东西了。我们能看见出版业的“海尔”、“长虹”吗?这样的出版业,只能增大读书人搜寻好书的成本,造成坏书驱逐好书的尴尬局面。出版业的竞争要活起来,一是要取消所谓分配“书号”的奇怪做法,二是要打破所有制壁垒,允许私人投资者进入出版业。我相信,对于一个自由竞争的出版业,政府监督的成本会更低,监督的效率会更高,政府有关部门大可不必忧心忡忡。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UC音频直播奥运赛事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北航招生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购房租房经历征文
余秋雨绝唱:借我一生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