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农民公平交易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0日 11:41 中评网 | |||||||||
农民负担问题已经是我国社会生活的一个沉重话题。这个问题由来已久,只是问题的严重性逐步加剧。改革开放前,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们在农村主要搞实物分配,农民负担问题表现为国家有时向农民过多地征收粮食。市场化改革使农村分配关系货币化,而“货币在量上的有限性和质上的无限性”(马克思语)大大刺激了某些乡村权势人物贪得无厌的胃口,以至于近些年中央政府三令五申要减轻农民负担,仍有一些地方变本加厉地增加农民负担。
农民负担问题本质上是公共部门与农民的交易关系问题;负担过重意味着交易关系不平等。政府公共部门向农民提供安全和秩序,农民向政府纳税,解决公共部门的运转费用问题,这种契约关系为一切社会之必然。我们把农民负担问题看成是一种交易关系问题,其意义在于承认农民有权利获得一个平等地位。减轻农民负担因此也不是谁对农民的恩赐,而是平等交易的题中应有之意。但是,要看到这种交易不是一般的市场交易,而是一种非市场交易,并极易在非市场因素影响下发生畸变。政府部门拥有普通农民所不具有的信息资源、组织资源,乃至暴力资源,如果它得不到来自农民方面的某种监督,农民对部门官员的任免没有发言权,它的利益就会膨胀,它就会单方面制定与农民的交易规则,使交易变成一种强制性剥夺。农民负担问题的根源正在这里。 由农民养着一个不受节制、日益膨大的公共部门,终究会危及农村社会稳定。按照我国历史学家葛剑雄的研究,中国封建社会之所以发生周期性动荡,是因为不种地的达官贵人、幕僚门客与种地的农民之间的数量比例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这个比例小,社会经济就相对稳定繁荣;这个比例大,社会经济就凋零衰败。农民起义是调整这个比例的手段。美国学者黄仁宇曾说,“西汉与东汉之交,两件事值得注意:一是政府管制力量降低,民间氏族大夫兴起。二是官僚机构膨胀,据估计中央地方官吏13万人。”就在这个时期,社会发生了动荡。农民与这样一个庞大的公共部门交易,当然没有公平可言,也没有稳定可言。把农民负担问题提高到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高度,怎么说都不为过。 能否与农民公平交换,关系到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的规律是:经济主体只要有足够低的市场进入成本,经济主体之间就会凭借理性达成公平的交易契约;而交易的结果总会产生“净剩余”,导致专业化分工,最后引起社会经济结构的升级。经验证明,由不发达国家不规范的税费征收所形成的巨大的市场进入成本,是阻碍经济发展的首要原因。公共部门的不合理税费征收把农民挡在了市场大门之外:果子没长大,农业特产税就来了;猪养了没几天,屠宰税就要缴了。农民在进入市场之前,就挨了一刀,怎么进入市场? 政府的当务之急是建立与农民公平交易的条件。从根本上说,要通过乡村民主选举制度形成农民对乡村干部的约束机制,使乡村公共机构变小,公共行政效率提高,向农民收多少钱,用多少钱,都有一个明确交代。还要进行一些技术性的改革,取掉五花八门的费,归并出几种税,使农民对政府的公共行为能有一个稳定的预期。经验证明,只要不是巧取豪夺,农民是愿意与政府合作的。只要政府公共部门值得信赖,农民就会是很好的交易伙伴。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