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滇庆不是唐·吉诃德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19日 03:39 中华工商时报 | |||||||||
文/王擎 有关于民营银行的争论一直就没有停过。 对其定义的争论、对其组建方式的争论、对其存在必要性的争论。
民营银行的全民化关注始于2000年,北京一次学术会议上,笔者曾经有幸参加了此次会议。期间,来自加拿大的学者徐滇庆组织了一批学者,听取了浙江省台州等几家拟筹备民营银行试点的可行性报告,与会的评议者中有来自于央行的官员。尽管会议的主办方再三申明,这是一次纯学术性的研讨,不希望报道。但一家报纸仍在之后刊登了“中国将有10家民营银行试点”的文章,这则消息首先引起了国外媒体的关注,纷纷转载,继而在国内也掀起了一场不小的波澜。 该事件导致的直接结果是,2000年12月初,中国人民银行发表公开声明,不允许私人开办银行。但是2001年底,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民营银行再次浮出水面,至今一直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也成为争论的焦点。 争论之一,到底什么是民营银行? 在民营银行的争论中,一些主张设立民营银行的学者将民营银行定义为民有、民办、民营,按照此标准,民生银行以及新近成立的浙商银行,都不属于完全意义上的民营银行。 但也有人认为,所谓的民营银行,只要国家控股量低于50%即可。从这个意义上出发,事实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设立的城市信用社,就是以集体经济和个体工商户为主建立的。而在各地组建城市商业银行的时候,75%到70%的股份是属于一些企业,特别是非公企业和个人的。因此,从股权结构来说,这些城市商业银行仍然以民营资本为主,应该属于民营银行。 争论之二,民营银行应该怎样设立? 按照对民营银行不同的定义,发展民营银行的路径选择也就有了两种:既可以是从下而上的“新设”,也可以是对现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 其实,民营银行究竟是由哪种方式实现,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哪种方式的成本和风险最小、收益和效率最高。就中国的金融状况来看,通过引入民间资本对现有中小银行,特别是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进行股份制改造,使之走上市场化经营轨道应是最佳选择。而这也是央行目前正着手实施的改革举措。 争论之三,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民营银行存在的理由是什么? 我们现有4家国有商业银行、3家政策性商业银行、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11家城市商业银行、35000家农村信用社,从数量上看,我们并不缺少银行,那么为什么还要新建民营银行,成立民营银行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曾经一度被赋予是民营银行的任务。但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曾在一公开场合提出,从资金投向上看,恰恰是农业银行等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政府的号召和推动下,对民营企业贷了比较多的款。 那么,我们为什么一定还要有民营银行? 为的是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既然我们在入世承诺中承诺允许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理所应当对内开放。从另一个角度说,银行业是一个高度竞争、高度风险的行业。我们一直在说国有资产监管难,国有银行其实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民营企业虽然有很多很多弊病,但他的产权明晰,有主体,可以通过建立一套机制来管理。这也是我们改革的一个出发点。 假如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经验,就在于在国有经济之外长出了非国有经济,并且非国有经济成为对经济贡献和就业的主力,如果这个成功的经验能够在金融领域复制,中国的金融业将有一个非常好的前景。 给民营银行机会,让其发展,就像我们当初给民营企业空间让其发展一样,我们所要做的只是制订好游戏规则,让民营银行在规则下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