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中外合资企业的独资化渐成趋势?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17日 04:17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今后的合资与合作关系将更多建立在利益的前提下,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拿政策的绳索来束缚外企 高渊 近日,有消息说,IBM将出售其合资公司长城国际80%的股份。消息传出后,一度引
很多人听到这个传闻时,把这看作众多外资企业开始走向独资化的又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宝洁、雅芳、松下、西门子等众多知名外企,纷纷在中国加速了其独资化的步伐,而这种变化和趋势对中国企业和市场所带来的影响也正在逐渐显露。 改革开放之初,外商独资企业在很多领域受限制的情况下,中外合资企业为吸引外资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初外企进入中国时,之所以选择与中方合资,主要是因为当时中国很多行业对外商有政策性限制,因此只能选择与中国企业合作。 而现在,中国已加入WTO,很多行业的政策限制逐步放宽或取消,外资企业通过在中国长期的摸索,对中国市场也有了充分了解,因此,双方合作的基础就不像以前那么牢固了。 与此同时,中外合资企业内有关资金投入、品牌使用、技术垄断和管理摩擦等问题,也一直是这一企业模式的弊端。 这是一个新问题。它的背后是基于我国加入WTO后国内投资环境的变化、跨国公司加速全球化战略,以及中外合资企业内部冲突等多种原因。 可以肯定的是,今后中外企业之间的竞争会愈加残酷。但合资企业的“独资化改造”并不意味着跨国公司将坚守“独身主义”,因为竞争之中仍有合作的需求。但今后的合资与合作关系将更多建立在利益的前提下,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拿政策的绳索来束缚外企。 《国际金融报》 (2004年08月17日 第二版)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