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比规划更重要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17日 01:52 中华工商时报 | |||||||||
摘要:读河北两则奶业新闻有感 姬业成 读了《中华工商时报》发表的两篇关于河北省牛奶产业的报道,感想颇多。
一篇讲的是河北许多地方养奶牛的农民卖奶难,收购鲜奶的企业限量收购、压级压价。有奶卖不了,奶农只好将鲜奶倒进河沟。饲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加大,卖奶很难,一些养奶牛户已被迫将奶牛卖掉。 一篇讲的是河北省及石家庄市正在制订大力发展奶牛的规划:全省发展目标是第一期2004—2007年,奶牛存栏数要由现在的132万头发展到200万头,奶产量由208万吨提高到500万吨;2007-2012年奶牛存栏数达到280万头,牛奶总产量达到1000万吨。即用10年时间将牛奶产量提高5倍。石家庄市今年奶牛存栏量要达到42万头。鲜奶产量达到70万吨,因此增长33%;2001年存栏奶牛达到80万头,鲜奶产量达到200万吨。 河北省和石家庄市发展奶牛的规划应该说是很宏伟的,也颇鼓舞人心。但我感到忧虑的是当前该地区奶业生产中已经出现的问题谁来解决?在这些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宏伟的规划谁来实现?当奶农一边往沟里倒奶,正准备卖牛的时候,看到省市有关部门的宏伟规划会是什么心情?在已经养了奶牛的农民天天发愁卖奶难的情况下,其它农民还会积极买奶牛吗? 谁都知道中国的奶业远未达到饱和的程度,更谈不上过剩。一些国家(如美国、印度)人均年消费奶近100公斤,中国还不到8公斤。奶业发展活力很大。但在低水平情况下都发生了倒奶卖牛现象,这就必须找出症结所在。 关键是奶农组织化水平太低,分散的小规模饲养,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在市场谈判中声音微弱;鲜奶收购、储藏、加工、运输能力不足,支持奶业发展的政策不完备、不落实。许多部门只管收取这费那费,而不肯下功夫帮助解决牛奶产销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制定规划的部门只管关住门订规划,至于具体问题谁来解决,他们是不管的。 现在最需要的是谁来帮助养牛户建立养牛合作社,或者协会,代表他们去与奶制品企业谈判,确保合法权益;谁来帮助养牛户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提高科技含量,降低成本,提高产量,谁来开拓市场,提高奶的消费量。 中央强调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必须讲规律性、可行性、关连性。放着眼前的实际问题没人解决,而去奢谈规划,是很难实现发展目标的。 政府的许多部门和许多干部职能没有转变。观念没有转变,习惯于提口号、订规划,而不愿、不会解决实际问题。也没听说人家发达国家有多少发展规划,可人家经济照样发展,科技照样进步。我国可能是世界上制订规划最多的国度。许多地方换一任领导搞一次规划。结果是规划归规划,行动归行动,两张皮,规划大都锁在柜子里。 我决不是一概的反对订规划,好的规划是指导行动的纲领,但规划决不能滥,更不能虚。不切实际的规划于其有不如无,还是应该把主要精力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一个一个实际问题解决了,经济自然会发展。放着实际问题不去解决,一天到晚订什么发展规划,是没有什么用处的。有些地方的群众说:张书记来了叫养牛,李书记来了叫养猪,王书记来了叫种菜,刘书记来了叫种麦,我们也不知谁说的对。还有的群众批评“规划”是“鬼话”,也不是没有一点根据的。 最理想的是规划订的很实在,又能一任接着一任照着规划干,碰到的实际问题能解决。遗憾的是,这样的典型太少了,如果发现有,应该好好总结,好好宣传。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