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荒”另有两个成因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12日 07:05 中国青年报 | |||||||||
成彪 我认同“民工荒”表象背后有“知识断裂”的重要成因,但不同意将“结构荒”定为“民工荒”的惟一成因。作为劳务输出的重要地区———苏北的一名媒体采编人员,笔者前不久刚好到劳动局采访,问起“民工荒”现象,一位负责人问我:外面不少地方发生“民工荒”,那么你有没有发现有地方出现“民工潮”,造成难找工作的现象?我摇了摇头——
面对这三种产生“民工荒”的原因,相信谁都会感到无奈,因为这些都是社会转型的结果,想要在短期扭转它恐怕不太可能;而这样的社会转型,正预示着一种社会发展趋向:“寄养”于外地劳动力资源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正在失去市场;采取措施“自养”才是发展地方经济的主渠道。应对日渐严重的“民工荒”,除了善待民工、提高民工工资待遇等已想到的办法之外,最重要的是实施深度改造:升级设备、改进技术,提高机械化程度,减少劳动力消耗;改造民工,对他们进行定向培训,给他们应得的待遇,让他们由民工彻底变为职工,形成稳定而可靠的劳动力资源。 民工是特定社会阶段产生的特殊社会现象,必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消失,最终凝固成一个历史概念。认清这样一种走势之后,就不能将“民工荒”单一地归结为结构性原因,而应以既具现实性又有前瞻性的思维理性应对,尽快从困境中走出来。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