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心声:宁可含糊地对 也不愿严谨地错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11日 07:14 中国青年报 | |||||||||
谢风华 最近,国内两位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家办保姆学校亏了100多万元人民币。初看起来,似乎应该是个地地道道的笑话:一位是天则经济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一位是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的首席经济学家,怎么把一个小小的保姆学校办得血本无归、难以为继呢?
继续读报道,原来这个保姆学校是经济学家的一个扶贫“实验”,既然是实验,就难免失败,况且经济学家只是为了实践心中理想,“本来就没想过在这个学校赚钱”。于是,又不禁为经济学家的扶贫热情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所感动。 再仔细读报道,发现这亏损的100多万元,原来是不需要经济学家自己掏腰包的(共有“五个股东”来承担)。这就不由得令人想起一个调侃经济学家的经典段子———“有人说哥伦布是第一个经济学家,当他出发去寻找美洲大陆时,他并不知道该往哪里走;当他到达美洲时,他也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但重要的是,他花的是公家的钱”。虽然办保姆学校跟发现新大陆还是有些差别,花公家的钱跟花股东的钱也不尽相同,但经济学家总让我们如此开怀的特点却是相似的,不过,虽然亏了100多万元人民币,但两位经济学家“试错”的务实精神和对现代经济做出的贡献是令人钦佩的。 当然,经济学家做实验的时候毕竟还是不多,让我们经常开怀的,主要还是他们意见相左的预测和针锋相对的争辩。前不久,不少大媒体都刊登了某经济学家的“惊世宏论”,这位大师的观点是“中国正在拉美化”,因为中国引入外资太多了,如果外资一撤离,经济问题就会出来。马上就有另一位经济学家撰文反对,认为对方经济学水平太粗浅、太业余,睁着眼没看到中国有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作为平衡因素,称“我想这是我迄今看到的最为业余的笑柄”,就差没骂对方误国误民了。中国到底会不会“拉美化”,经济学家还在争。笔者在这里想起的是经改造后两个经济学法则:bentley的经济学第二法则———“惟一比经济学家更危险的,是业余的经济学家”;berta的经济租值基本法则———“惟一比业余的经济学家更危险的,是专业的经济学家”。 经济学家的含糊也常令我们啼笑皆非,莫衷一是。就拿这一段时间以来“中国是否应该加息”的问题来说,这些经济学大腕们的观点一如既往地高度不统一,有的主张加息,有的主张不加息。但是,他们措辞的特点却是高度统一的,其基本模式就是“一方面应该……另一方面则应该……”。看了多位经济学家关于是否加息的高论之后,普通老百姓大概只有通过掷骰子来“卜问”了。经济学家的这种措辞特点,据说曾经是杜鲁门总统的一大苦恼,他想物色一个只有单手的经济顾问。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经济学家提出建议时总爱含糊其辞:“一手这样一手那样……” 其实经济学大师凯恩斯有一句名言,早就把经济学家的心声表达得淋漓尽致,他说:“我宁可含含糊糊地对,也不愿严谨无误地错”。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