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上海经济的国际名片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10日 13:33 东方网 | ||||||||||
东方网8月10日消息: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载体,作为沟通代码,它浓缩了科技、教育、管理、服务、质量、信誉和价格等多种信息。因此,品牌是一个企业,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经济的名片。 8月2日出版的最新一期美国《商业周刊》,评选出2004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在这100个品牌排行榜的前十名中,美国品牌占据了八席。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及芬兰
从分布的地区结构看,世界级品牌集中在欧、美、日等世界级经济中心的地区和国家。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声誉和品牌多寡体现了国家的整体形象和经济实力,与之相比,其他任何要素均无法替代品牌的地位。而产品品牌与经济实力又是一种互为支撑的关系,呈现良性互动的格局。人们在“可口可乐”与美国、“奔驰”与德国之间的自然联想,已经无法改变了。 当思绪折回华夏,人们想从全球经济角度寻觅具有中国形象的国际品牌时,自然会注意到中国制造业发祥之地上海。但是,这种寻觅的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当今的上海不仅缺少国际级品牌,而且连国内的品牌地位也有朝不保夕之虞。上海的品牌战略已决非按部就班的计划所能适应,而应当是奋起直追的跨越式发展,以厚积薄发之势,打造上海经济的国际名片。当前,上海应当在有利于这一目标实现的两大过程管理的转化上下功夫: 其一,上海产权制度安排应当转化为推动社会资源重新配置的强大力量。资产经营只有在产权制度优化的条件下才能有效地进行,产权主体地位历史性变化必将推动公司集团化发展,进而模糊了行业边界、地区边界,以至国家边界,为品牌影响力和扩张力的充分发挥提供了空间。以品牌为旗舰组建企业集团,实施品牌战略和多行业发展,已成国际企业扩张的路径。 这里值得上海借鉴的战略有二:一是品牌延伸战略。一项针对美国超级市场快速流通的商品研究显示,过去10年来成功的品牌(1年销售额达1500万美元以上为标准),有2/3得益于品牌延伸的结果,而非新品牌。换言之,已有著名品牌效应的放大是全球品牌战略的重要指向。 据联合国工业计划署调查显示,著名品牌在整个产品品牌中所占比重仅为3%,但其市场份额不断拓展,当前已高达50%以上,也就是说非著名品牌产品的市场份额将“日薄西山”。上海应当梳理自己现有的品牌系列,借产权合理流动的东风,延伸品牌效应。二是品牌投资战略。从国际投资趋势判断,以品牌为依托,以品牌为重要资源,以品牌为手段进行投资合作,已成为当今国际投资,尤其是跨国公司投资的重要方向。 如迪斯尼公司与香港特区政府的合作中,依托品牌输出,未投一分资金便获得了总投资为135亿项目的50%股份。法国达能集团与我国娃哈哈和乐百氏的合资事宜,也缘于品牌资产的巨大作用。雀巢公司曾以3倍于股市价格和26倍于实际资本的价格,收购朗利苹果公司,正是为其品牌所倾倒。因此,当上海走向国际市场,进行产权并购过程中应当以品牌资产经营为根本目标,而不应该继续停留在一般意义上的“走出去”,至少这不属上海骨干企业的目标。 其二,上海科教兴市战略应当转化为构建自主知识产权高地的动力。在优化产权制度改革,有利于品牌资产经营制度安排的同时,构建自主知识产权高地是上海发展品牌战略的关键举措。这是上海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最终归宿。从短期目标分析,科教兴市战略的目标在于提高知识产品的供给能力;从长远目标分析,科教兴市战略的目标在于构筑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地,进而确立上海在国际级品牌舞台上的地位。 当前,构筑上海自主知识产权高地必须克服的障碍有三方面:首先是要转变轻视无形要素的俗世偏见。 我国主流社会的认知理念至今仍停留在重有形、轻无形的传统偏见之中。重形态、轻功能,重实物经济、轻虚拟经济,重有形资产、轻无形资产,重价格、轻服务,重产品、轻品牌,已成我国经济运行的某种行为准则。这将从不同角度障碍着品牌经济的培育,既对现有品牌缺乏保护意识和延伸意识,又对有潜力的产品缺乏品牌培育意识,只注重追求产品短期利润的最大化,而疏于产品长远价值的最大化。 其次是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进度。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型,必然导致产品知识、技术含量的低下,丧失了自主知识产权对品牌的质量支持力度。由于增长方式转变滞后,导致自主知识产权的社会需求严重不足,制约了产学研一体化的进程,进而使科教兴市战略失之于“空中楼阁”。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滞后还会导致大量引进技术处于缺乏配套消化能力而丧失“二次创新”的机会,原因是人们只满足于外资资金效应对粗放型增长方式的支持,而忽略了外资技术效应对集约型增长方式的推动。最后是要强化社会诚信体系建立的力度。上海诚信体系建立的进度还不尽如人意,不仅增加了上海全社会的交易成本,又制约了现代化交易手段在上海的发展,还严重影响了企业产品的品牌地位。历史证明,假冒伪劣冲击的首选对象是具有竞争潜力的优势产品以及品牌地位初露端倪的产品,20世纪90年代上海名牌产品中90%被假冒便是例证。 因此,在诚信缺失、假冒伪劣逍遥的氛围,奢谈品牌建设将是无益的。从此意义上判断,打造诚信上海,是打造上海名片的关键。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