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突围:中国企业在夹缝中生存和发展之道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10日 13:24 《商务周刊》杂志 | ||||||||||
专利突围 在跨国公司编织的绵密的中国专利网中,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的中国企业怎样才能在夹缝中生存和发展?我们除了呼吁立足于民族和国家利益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尽快出台并有效实施以外,中国企业其实更有责任主动去学习专利以及知识产权的游戏规则。一旦掌握了规则,后发制胜的路其实就在脚下
□文 邓瑾 力帆的专利涅 摩托车制造商重庆力帆集团眼下正紧锣密鼓地准备着9月份正式投产轿车,12月底批量生产。然而,在轿车下线之前,力帆和其他国内外汽车生产商激烈的——甚至是白热化的竞争早已开始,那就是研发过程中的专利之争。 事实上,从轿车项目技术开发立项之日起,该集团的知识产权部就启动了全程跟踪的专利研究和申报等工作。 这支在力帆知识产权部部长李慧敏带领下的6人团队,首先要从国内外的专利数据库中进行相关专利的搜索,避免重复开发。其次是仔细研究竞争对手的专利,和开发人员一起研究怎样做规避开发和后续开发。 所谓专利,通常保护的是专利权人的某种技术方案,如果能绕开保护内容,平移其技术方案,称之为规避开发。而如果在专利权人不尽完美的技术方案基础之上做改进研发,就是后续开发,也称之为二次开发。这些都是《专利法》所鼓励的专利使用和创新。 在研发过程中,一旦形成新的自主的技术方案,力帆的知识产权部马上要去申请专利保护。事实上,从研发到最后产品出来,中间的技术方案可能要经过多次修改,李慧敏称,对这些修改“都要进行保护”。保护范围也包括外观,“一开模,就申请专利。”她说。 更进一步的是,力帆不仅对已经实施了的技术方案寻求保护,而且对“理论上可以实施的变通的技术方案”也都申请专利保护。 正如李慧敏所说:“我们在进行一次开发的时候,要进行全方位的保护。不仅是专利,还有版权和商标等,建立起一个立体保护网。” “专利保护的是未来的事,而不是眼前的事,瓜分的是未来的市场。”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律师王景林解释说,“专利是先申请再做(产品)。如果先做了再申请,就没有新颖性了。” 力帆今天这种强烈的知识产权意识以及较为成熟的知识产权运作,却是在和日本企业的专利斗争中培养和建立起来的。2000年,本田以力帆摩托的商标“SINO-HONGDA”侵权,将力帆摩托的北京销售商以及与力帆集团下属两家企业一同告上法庭。2003年12月中旬,本田又携旗下五羊本田、新大洲本田、嘉陵本田,再控重庆力帆摩托车厂以及力帆集团侵犯了本田“HONDA”的商标专用权,要求被告赔偿2500余万元。目前此案尚在审理之中。 据重庆的摩托车制造商们称,日本四大摩托巨头近两三年在中国的大规模“打假”行动“少说有几十次”。日方提交中国的诉讼材料称: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统计数字,中国每年生产的大约1100万辆摩托车中的近900万辆是盗版日方产品,其中200万辆出口到亚洲各国,有的仅仅把日本产品换个商标而已。 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历史只有短短的20年,而且绝大多数民营企业起家的时候整个国家的知识产权意识都非常淡薄。所以力帆强调说,现在的官司是“历史原因”造成的。 “自从第一次遭遇诉讼后,力帆的知识产权意识觉醒得非常快。”李慧敏说,“力帆是国内最早主动申请专利的企业之一,而且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很大。” 从摩托车、轿车、DVD到路由器等电信产品,中国企业都曾遭遇过或正在进行专利侵权诉讼案。而且自从前段时间国内高清晰度彩电要被征高额专利费的事件告一段落后,现在又传出国内手机企业的出口产品将被包括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在内的国外手机制造商征收专利费的消息。 中国很多蓬勃发展的行业都是中国企业在不掌握核心技术的情况下进入的,并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了较大的市场成功,已经对跨国公司形成强有力的挑战。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企业遭遇跨国公司的专利之诉的时候,警惕“知识产权壁垒”的观点也广为流传。 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曾把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壁垒称为“软绳套猛虎”。“软绳”让力帆付出了学费,但也把集团领上了创新之路。力帆认识到,如果没有自主的技术,只好向强国购买专利,让出大部分利润,或者干脆给强国企业贴牌生产。 “给人碾米,自己吃糠,这种事力帆不干。”尹明善说。 在对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同时,现在力帆每年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过亿,自主技术开发取得了长足进步。根据重庆市知识产权局的统计,力帆作为重庆市的“申专冠军”,2003年申请专利950件,平均每个工作日申请了近3件专利,已经跻身中国企业专利申请的前5强。力帆还在意大利、印度、越南等国取得了100多件海外专利。加上商标和版权,去年力帆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投入达到了数百万元。 困在专利网中央 力帆的专利之困,只是缺乏核心技术的中国企业的一个缩影。“目前中国企业面临的专利危机是非常严重的,可以用‘危机四伏’这个词来形容。”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主席于泽辉说。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邓军的介绍,自1985年中国实施《专利法》以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已经累计受理了28万件发明专利申请,其中国外申请占54%。国内申请中,属于企业申请的只占17%,而国外申请中,企业申请高达93%。也就是说,外国企业申请的专利数相当于中国企业的6.4倍。 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专利数量上,更体现在质量上。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会长高卢麟介绍说,中国重要领域70%-80%的专利技术都属于国外。近期商务部推出的一份调研报告也显示,随着中国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之后,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专利申请量平均每年增长30%左右,其中新兴技术领域增长速度更为明显。报告警告说,跨国公司正在利用专利包抄中国。 “知识产权是发达国家想控制世界的一个新武器。”王景林律师说,“发达国家通过控制知识,控制知识产权来控制整个世界的经济秩序,结果是有利于发达国家自己,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这一点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因此,知识产权大战被一些专家认为是第三次世界大战。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争的是地盘,第二次世界大战争的是财富,那么第三次世界大战争的就是知识。 对专利和知识产权侵权案的担心不仅体现在国内市场上,更越来越多地转移到国际市场。对于一个出口大国,中国在出口目的国的专利申请少得可怜。2003年,日本企业在美国申请专利是4.5万件,中国大陆企业则在美国仅申请了887件。“去美国访问,跟美国律师谈这个事的时候我们就觉得无地自容。”于泽辉说,“香港的技术比大陆低很多,可是他们都申请了892件。”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有理由担心,中国DVD行业的遭遇——先在欧盟被扣货,然后跨国公司索要高额专利费,导致全行业利润剧减——将肯定不是最后一次。 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的中国企业会不会永久性地沦落为跨国公司的代工厂?这种忧虑弥漫在政府有关部门和许多企业身上。 企业的专利战略 企业正在行动起来,力帆只是诸多试图改变的中国企业中的一个。 “过去一直是中国从芬兰进口高科技产品,今天芬兰也开始从中国进口高科技产品了。”今年3月份,在赫尔辛基举行的芬兰海关与清华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签约仪式上,芬兰海关关长这样说。芬兰海关在世界范围内公开招标集装箱检查系统,威视股份脱颖而出,一举中标。 到今天为止,威视股份已经把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以加速器为辐射源的集装箱检查系统销往包括澳大利亚、挪威、韩国在内的23个国家和地区,去年销售额超过4亿元。这家高科技公司在依赖持续的技术创新而实现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强烈的知识产权意识,自1999年成立以来,已申请专利近百项,有近50项专利获授权。 产品出口,专利先行。超前进行国外专利申请,已经成为威视股份进军海外市场的一把利剑。在产品还未出口的国家,比如美国、德国、英国,威视股份也已申请了数十个国外专利,为此公司每年投入超过100万元。其中一种“可拆装的组合移动式集装箱检查系统”于2003年获美国专利授权,为产品攻入美国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该系统于2003年年底又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颁布的“中国专利金奖”。 威视股份高管层将知识产权战略作为公司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这家公司已经把知识产权工作纳入日常管理之中。 而这正是知识产权专家对企业专利战略的强烈建议。“要让专利、发明、创新全都走下神坛,要让管理知识产权这个事务就跟管理财务处一样,让它变成企业过日子当中的油盐酱醋茶。”王景林律师说。 当然,很多事情并不是一开始就理所当然。毕竟,“中国知识产权的基础太弱,特别是研发人员这方面的意识太淡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识产权专家说。他提到,以前技术人员只知道专利是起保护作用,但是并不知道怎样写专利申请书,什么时候开始要申请专利,甚至也没有或根本就不会在开始研发前搜索国内外相关的专利。 “经常上网搜索本领域的专利情况,并用它来调整或指导自己的研发思路,这是一个现代技术人员最基本的素质。”这位专家强调。 可是这种最基本的素质在中国的技术研发人员中非常缺乏。最极端的例子就是,中国某个项目攻关组花了10年共3000多万元研发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等到他们想去申请专利的时候,在网上一查,发现早在10年前,也就是这个项目立项的时候,一家外国公司就已经在中国申请了同样的专利。不仅3000多万的研发资金打了水漂,更重要的是,对于研发人员来说,研发的黄金期有几个10年啊。 会搜索专利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就是要根据现有的专利进行规避开发或二次开发。其中,二次开发被很多专家认为是中国赶超先进技术的重要战略。日本就是通过大量推广二级专利体系发展起来的技术强国。 “对企业的研发人员来说,检索和分析研究现有专利还只是其中的一步。更重要的是怎样将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成果在第一时间通过申请专利加以保护。”威视股份负责知识产权的一位人士说,“公司每年都要进行专利法和专利申请基础知识方面的培训,尽管我们的研发人员取得了很好的研发成果,但要将研发成果形成专利申请的法律文本,使成果有效地加以保护,仍是极大的挑战。” 而上升到公司管理层来说,制定专利开发的奖励制度,以及确定在什么时间、到什么国家申请什么专利,都是企业专利战略和管理的重要内容。因为在国外申请专利的费用在5万-8万元,这些都涉及公司的成本收益。 呼吁国家扶持政策 当然,企业也希望政府尽快行动起来。今年1月,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全国专利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要大力推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由此,制定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被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6月初,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京举行了为期两天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座谈会”。 在这个座谈会上,重庆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熊国忠恳切地说。“我代表重庆市摩托车行业建议,制定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时,应充分考虑中国企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和现实需要,多为中国企业发展留下时间和空间,增强中国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具体来讲,他希望国家在包括搜集整理知识信息、扶持相关行业开发外围技术等方面为中国企业应对知识产权纠纷和技术创新提供支持。 对每天都工作在一线的力帆集团知识产权部部长李慧敏来说,体会自然深刻。她首先想到需要国家资源支持的是国家能提供“对外开放的、健全的专利数据库”。力帆摩托销往印度、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国,但现在要查这些国家的专利并不方便。 信息服务有待提高是很多企业的同感。威视股份也提到,随着公司对国际市场的不断深入,可能要面临在数十个国家中决策如何实施专利战略,要了解这些国家的相关法律内容、保护力度、执行力度等诸多信息,信息的分析和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随着企业对知识产权有着越来越具体和实物性的要求时,他们发现,甚至能提供培训的专业机构和人员也很难找到。比如当公司想在企业组织有关国际贸易中的侵权培训的时候,“到处找资源,没有。”一位企业相关负责人说。国内机构一般只做专利申请的代理人,很少有人了解这种实际操作的东西,而这又是企业所急需的。 人才紧缺已经影响了企业相关工作的效率,现在无论是力帆还是威视股份,都是自己在培养人。或者对技术人员加强专利培训,以便做个更称职的现代技术人员,或者干脆让技术人员转型为专职的知识产权管理者。总之,社会上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才。 除了呼吁健全专业领域的人才梯队之外,专家还指出,有关知识产权知识的普及应该涉及更广的社会层面,甚至包括司法机关。当跨国公司向法院提起中国企业对他们的专利侵权诉讼后,被告方一般马上会向专利局提出专利无效申请。在两者衔接的时候,法院可以终止也可以不终止程序。但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律师说,我们的法院通常选择的是不利于中国企业的“不终止”程序。 “选择终止,合理合法,也没有国际影响。为什么不可以选择终止呢?”这位律师激动地说。 他分析说,这可能是因为基层办案人员没把案件放到跨国公司联手通过知识产权打压中国优势行业的背景下,放在行业利益、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的高度上思考,而只把它们当成是普通的企业对企业案件。他呼吁,司法机关在合法的司法程序中应给予民族企业更多的支持。 李慧敏甚至认为,应该从小学就开始进行知识产权的普及教育。“不要笑。”她说,“法国和德国就是这么做的。” 尽管现在中国企业的专利之困是危机四伏,但只要行动起来,努力学习游戏规则,其实突围之路就在脚下。正如思科诉华为案中华为的主要诉讼律师Robert Haslam说:“中国企业过去只是关注于生产产品,使产品商业化,进行推广。我想强调的一点是,在我们工程师生产产品的时候,也应该用他们独立的创造性来发展对问题的解决方案。也就是说,让我们的工程师和员工对专利和专利保护的意识更加敏感。” 他从他的客户华为身上看到了中国企业的希望。2003年年底华为连续申请专利3700件,其中85%以上是发明专利,而且与很多大公司成功进行交叉许可。 “正是基于这一点认识,我想中国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中建立这种知识产权比较良好的形象可能不像其他很多人想像的需要那么长的时间。”这位美国海陆国际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说,“但是这个过程需要我们落实一系列内部的强化措施,对我们发展起来的技术进行证实和保护,而不是让它从我们的指缝当中溜走。”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