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给公务员下海上保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10日 02:25 中华工商时报

  程凯

  一而再、再而三出现的事情总会是有它的道理的,哪怕它总是遭人骂。这不,在去年湖南等地鼓励公务员带薪到民企工作掀起一阵波澜以后,今年这种事又冒出来了。

  上周,山西也出台了规定,鼓励公务员离职带薪到民企就业。这回还是有人在议论
中行新上网抵债资产 斗三国与众将一拚高下
无线精彩 无线雅典 走入香港梦想之都
纷纷,但是比起去年那阵子的舆论攻势,今年大家似乎也都“见怪不怪了”,反映平淡了很多。这个时候我再谈谈自己的观点,也倒省了“骂声一片”。

  “存在即是合理”这句话可以有两个层次来理解:一层是存在的事情必然是有因才结果,实证经济学分析人的行为基本就是按照这层意思来进行的,即重要的是经济解释,解释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

  “存在即是合理”的另一层理解,是存在的事情就应该是正确的,讨论一种行为的正确性与否,是否合乎某种社会的道德标准是一般的社会学家的工作。由于不区分这两层意思,一般人都会对于“存在即是合理”这句话产生巨大的分歧,而在看待一件事物的时候不区分这两层意思,也常常会让辩论变得混乱。

  我想要从第一种意义上来分析“允许公务员带薪下海”的现象,但是可以先看一下第二种层次的分析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从道德层面上讲,这件事情的确让人生气,为什么便宜都让公务员占了。有一种很有力的质问就是“既去职、何来薪”,这听起来没有错,但是“既去职、又有薪”的现象就算是不合常理,却非就不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面对“对公务员宠爱,与官本位、铁饭碗一脉相承”这样的指责,我们应该好好听一下地方决策者们是

  如何想出这样一个招数的,他们针对的又是什么问题?

  山西省委、省政府近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定》,鼓励社会优秀人才进入非公有制企业。表面上借口“发展非公经济”,实际上有的新闻报道中还是让地方官员说出了真相,“地方上的公务员队伍太过臃肿,人浮于事者多,财政实在难以负担。”

  我想对于山西省政府而言,这一点才是他们要考虑的第一要素,第二位的才是让更多的人才进入民营企业。如果非常规的办法可以解决问题,为什么不让几个地方上先尝试。

  事情从表面上看不合情理,一方面还是公务员享受铁饭碗和官僚的待遇,另一方面还能在民营企业挣着大钱。但是,这真有那么不合理吗?我看对这样事情看不顺眼的人肯定不是民营企业求贤若渴的人,也不是有心没胆、还站在“商海”边上的公务员。请想清楚一件事,民营企业的就那么好挣吗?如果好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大学生要考公务员。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一心就想当官。

  “商海有风险,下海请小心”,尤其是在对待风险的态度上,中国人与美国人不同,山西人与上海人不同,上海人还和上海人不同呢。对待风险的态度不同,对待买不买保险选择就不同。人都是理性的动物,你不要简单地接受了市场经济好,就要所有人就下海,尤其是市场经济体系中保险市场还不健全的时候。如果一个人下海没有保险买,他下不下海的选择就会谨慎的多,哪怕他是一个非常适合在市场中摸爬滚打的人,他也不一定有决心往下跳。

  回忆一下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初期,刚刚出现“下海”一词的时候,有一种现象大家都还应该记得,家里夫妻两个人,在面对下海机会时,最佳策略是一个人下海,一个人留在单位里守着铁饭碗,在没有失业险的时候,这就是当时他们最佳的选择,留在单位的那个人就是在为这个家买保险。现在又如何呢?国有企业的铁饭碗是没有了,但是公务员的饭碗还够铁吧,现在年轻的夫妻想来也会选择一个当公务员,一个到外企吧?

  分析了人的理性选择行为,我们再来看中国具体的选择环境。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里,企业家和政治家是一种社会分工,每个人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特点选择从事何种“职业”。而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当官总是比经商好,搞了那么多年的市场经济,这一点并没有改变。当然我不否认公务员队伍也应该建设得精良,但是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人的商业精神,或者说是冒险精神还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市场经济体制中最有活力的民营经济部分总是人才不足,严重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就压抑了这个国家经济的活力。

  另外一方面,国内的保险体系的确还不完备,有一点冒险精神的人也难免畏手畏脚,不敢到民营企业里闯一闯,更何况是自己创业呢?毕竟,自由的市场是鼓励竞争的,而竞争的结果又必然是优胜劣汰,谁敢在商海里永不言败呢?

  中国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各级政府层次太多,公务人员也太多,一个人的事情几个人干,一个公务员,十几个农民养。当政府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它该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简单的减少公职并非最好的选择,最好的办法是让那些有能力的人敢于下海,敢于离开公职。但是前面已经提到了,一是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二是保险市场的不健全,三是市场经济竞争的残酷。这些都无疑阻碍着公务员的分流。

  要解决一个问题,没有最优办法的时候只能选择次优的办法。让公务员带薪去职一段时间就是一种次优的办法。认真看看山西省的政策,带薪去职还有一个3年的期限,也就是说一个公务员面临一个3年的选择期,3年以后,要么继续干公务员,要么继续干企业。3年之后,这些“特殊”的人就没有什么特殊性了,那些指责这种做法的人,大可商榷3年的时间期限是长是短,但是千万不要“骂杀”了一个地方政府尝试改革的机会。现在普通人买商业保险也有分红的好事呢,只当是给下海公务员买了一份保险单好了。

  用经济学家、社会政治学家哈耶克的观点,没有一个人为设计出来的完美制度,有的只能是用“试错”的方法证明在一个阶段行之有效的渐进式改革。如果是这样,最重要的就是要保留一种允许人们自由尝试的制度。文人学者们,可不要逞一时之口快。把新事物都标上道德标签,因而扼杀了更多更好的机会。

  最近,《华尔街日报》发表了一篇名为“新加坡:公务员和创业者的天平”的文章,说新加坡的李光耀正在想办法让优秀人才到企业去。新加坡曾经声称,其经济成功是基于高素质的公务员,他们鼓励每一代中最好、最聪明的人都加入公务员系统。而现在,李先生害怕他亲手扶持的传统已经销蚀了新加坡冒险的欲望。

  李光耀认为,在面对来自中国的激烈竞争时,要维持这一城市国家的地位,必须采取深刻的变革。在不能把人才、动力和活力过多集中在了公共领域。面对这样的竞争对手,中国应该如何作为?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球迷关注亚洲杯决赛
雅典奥运FLASH演示
赵薇邹雪纠纷
广州新白云机场图片集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话题-上海与城市榜样
可爱淘《狼的诱惑》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