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一些地方政府缘何敢屡闯耕地“红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9日 11:01 新华网

  新华社电 尽管国家三令五申,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出台一个又一个重要文件,然而一些地方非法滥占耕地现象仍是愈演愈烈。在大量的违法用地案件中,有相当部分是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所为。他们为何敢于屡闯耕地保护“红线”?记者调研发现,主要原因在于违法占地的“成本”太低,而“收益”却很高,完善现行法律势在必行。

  ■耕地“红线”变成了“弹簧线”

中行新上网抵债资产 斗三国与众将一拚高下
无线精彩 无线雅典 走入香港梦想之都

  按法律规定,省级以下的地方政府尤其是县、乡两级政府没有权力批准建设用地。但近7年来,全国耕地减少约1亿亩。在各类土地违法大要案的查处中,地方政府违法案件成为查处重点。来自国土资源部的统计显示,去年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土地违法案件有4746件,涉及土地面积1.01万公顷。在国土资源部公开查处的9起土地违法案件中,有8起属于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违法。是什么原因使耕地“红线”变成了“弹簧线”呢?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个中缘由,除了一些官员法制意识淡薄,权大于法以及权钱交易等腐败外,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受利益驱动和以GDP为考核标准的政绩观影响。

  ■弥补现行法律“漏洞”是治本之策

  中央党校农业问题专家曾业松认为,近年来“圈地风”导致耕地锐减,中国目前还有多少基本农田说不清楚。同时,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建设用地需求还将进一步增大,这将给我国粮食安全带来极大隐患和风险。

  专家提出国家应该用更严格的制度和法律,确保耕地不再受到破坏,他们建议:

  当务之急是要重新确认现有耕地数量,摸清基本农田保有量,尽快将耕地保护指标列入考核地方党政一把手政绩的主要内容。提高占用耕地的经济成本,降低利用存量建设用地的成本。确立土地利用规划的法律地位。必须追究闯“红线”者的责任。即使涉案人没有“徇私舞弊”,对严重违法占地特别是侵占基本农田的行为,也应追究法律责任。

  ■文/“新华视点”记者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耕地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球迷关注亚洲杯决赛
雅典奥运FLASH演示
赵薇邹雪纠纷
广州新白云机场图片集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话题-上海与城市榜样
可爱淘《狼的诱惑》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