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陆丁 > 正文
 
美国生产力增长会持续下去吗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8日 10:48 中评网

  本文分析美国近几年生产力的增长。作者指出,尽管去年以来,网络公司纷纷倒闭破产,但各行各业仍能大幅度削减成本,使供销管理更有效率,对企业组织进行深刻改造。因此,现今网络公司泡沫的破裂,可能只是另一个新经济时代诞生前的阵痛罢了。

  据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今年首季美国的劳动生产力按年率下降了1.2%,是1993年来的最大跌幅。相对去年第四季度2%的增幅,也明显的转向。这使人们的目光再次投向关
周旋于几个男人间的她 斗三国与众将一拚高下
无线精彩 无线雅典 走入香港梦想之都
于所谓美国经济“生产力之谜”的课题。

  从历史角度看,我们确实面临着新的经济时代的到来。要知道,人类历史上大部分时期世界人均产量的增长平均只有大约每年0.1%。只有到了18世纪增长才加速到二百年来平均每年1.2%的速度。而导致这样加速度发展的,主要是技术革命对生产力的提升。

  在西方国家,大致上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789-1840年代的英国工业革命(蒸汽机的使用);1840年代-1890年代的铁路机车的革命;1890年代-1950年代的电力汽车以及大规模生产方式的革命;以及1960年代-现在的资讯时代。

  每一次技术革命都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变。例如,蒸汽-内燃机技术带来了铁路、汽车、乃至飞机,使人们的活动范围扩展了多少倍!电力和电灯使人们改变了占人生一半的黑夜时间的休息工作娱乐的方式和内容。通讯技术更使大量资讯瞬息传递万里。巨大的社会效应也伴随着巨大的经济效应。改变了生产方式和企业组织。蒸汽机把家庭手工业转变为工厂制度。铁路和汽车形成了以大都市为中心以广大腹地为依托的大众市场。电力使生产线和大量生产成为可能。如今资讯技术又使企业可以通过网上订货和外包等方式重建生产价值链,也使资讯中介成为重要的企业联系环节。

  对于”新经济”时代持乐观派观点的学者专家认为,资讯技术(IT)前途无量,将能够大大提高整个经济的生产力,因为它具有普遍性: 可应用在企业各个环节,提高制造业也提高服务业的效率,而服务业已占美国经济的60%以上。资讯技术也具有高效性:能通过更加透明的订货定价过程使市场运作更高效。资讯技术还具有全球性,因而可能整合全球生产和资本市场。而且,资讯技术具有自我创新能力,它本身就是资讯创造和流动的不断良性循环的过程。

  互联网降低工作效率?

  然而,美国的实际统计数字却存在着所谓“生产力之谜”:从1960年代到1990年代中,全要素生产力却一直呈现节节下降趋势,直到1990年代最后几年才有较强劲回升。美国学者高登(Robert Gordon)的计量经济学研究表明,美国1990年代全要素生产力的增长仅限于电脑制造业。其余经济的生产力增长纯属周期性因素。也有学者(Dale Jorgenson)发现,对IT投资最多的行业反而取得最慢的生产力增长。悲观论者认为,互联网上的大部分服务只是原有服务的变种变形,或者仅仅具有“玩具”性质。在许多场合互联网的应用甚至会降低工作效率,如使员工在工作时间上网消遣、浪费精力。

  但也有学者认为,资讯技术的大部分好处来自产品质量改进,时间的节省,采购的方便,选择的增加,等等,往往都难以在官方统计数字中得到反映。所谓“生产力之谜”主要是因为我们在用工业时代的统计来衡量资讯时代的经济。如银行、保健服务、教育等行业的资讯投资很高,但生产力反而下降了可观的幅度,其实是由于质的提高所至。“起飞论”者则认为,IT革命刚刚开始还没有达到临界量,所以对生产力提高的效果还没有充分反映出来。而且IT仅是新经济革命的三分之一,其它三分之二[氢气引擎(fuel-celltech)和基因生物工程]才刚刚起步而已,好戏还在后头呢。到底美国近几年的生产力增长是周期型、持续型、还是加速型的增长?

  持续加速论者认为,在电力时代开始后,1909到1919年间全要素生产力平均每年增长1.3%而已,到1919到1929年加速到每年2.0%。在资讯时代,1985到1995年全要素生产力平均每年增长仅0.5%,1995到2000年达到1.5%。所以潜力很大,今后美国经济完全可能使每年3-4%增长率持续一二十年。而过去200年间,美国人均国民产值年增加率确实加速了:从1800-1840年间平均每年0.6%,每过几十年就有所提高,直到最近1960-1999年间的2.4%的水平。随着新经济时代技术革命的效应逐步体现出来,没有理由不相信这种增长率加快的趋势不会继续延续下去。

  新技术带来成本节约

  然而,恰恰是过分乐观的情绪导致了近来美国经济的不稳定、威胁著世界经济的持续繁荣。从长远来看,新技术带来的巨大成本节约会使宏观经济中总供给向外扩张,带来高就业低通货膨胀的经济繁荣局面。但短期内,人们对于经济前景过分乐观的预期却导致了总需求过早地扩张,导致1990年代末期的经济过热和股市泡沫。令人担忧的是,美国股市在1990年代本益比膨胀的过程与1920年代末股市崩盘前的情况十分相似,而泡沫膨胀的程度有过之无不及。更令人捏一把汗的是,与日本和欧盟国家相比,美国民众具有最高的拥股率。千千万万股民把大部分金融资产投入直接或间接地投入股市。当股市泡沫膨胀时,虚幻的财富效应造成民众过度的消费开支,给经济过热火上加油。而一旦股市泡沫破裂,由此造成的财富效应又使消费者信心猛跌,使美国经济对股市泡沫破裂十分感冒。不仅如此,自2000年4月开始的股市下调,已经使美国实体经济的技术投资受损。曾经不愁资金的、把投资者的血汗钱当纸烧的网络公司首当其冲。而近年来,传统经济企业曾经在网络公司咄咄逼人的竞争压力下争相投资网络技术与其抗衡。如今,在股市下调后,相当大的一部分投资需求突然烟消云散,风险资本纷纷逃逸,使资讯技术投资受到打击、资讯业的软硬件制造商蒙受亏损。

  美国经济强于日本经济

  另一个不祥的记录是:日本从1980年代到1990年代经济由过热到衰退而进入长期萧条的前半段过程与美国1990年代以来的状况十分相似,尤其是在股价指数、国民生产值、企业投资额以及个人储蓄这几方面,美国几乎是亦步亦趋地重蹈覆辙。唯一的不同似乎是泡沫的内容:日本当年经历的是房地产市场泡沫而美国1990年代则形成了股市泡沫。而日本过去二十年的经验表明:泡沫破裂后企业投资萎缩对生产力和增长的负面效应往往会滞后若干年才会充分显示出来。

  不过,不少人士认为,美国经济比起1980年代末的日本经济仍然具有若干有利条件:一是银行体系比较健全,虽然相当多企业债务危高,但未必会使银行金融体系发生全面危机;二是美国政府手中有大量财政盈余,弹药充足,不会象日本政府那样靠高筑债台来振兴经济;三是近年来美国利率水平较高,使联邦储备局有足够的降息回旋余地来避免经济“硬着陆”,不象日本中央银行须在“零利率”困境下勉为其难。

  另外,在比较美日经济的时候,人们不要忘记,造成日本近年经济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战后“婴儿潮”的一代人渐入老境,而多年的低出生率,使日本人口加速老化,活力下降,劳动成本上升。而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却可以轻松摆脱发达社会的这一宿命,继续保持青春活力。

  从更深层次看,在所谓的新经济技术革命中,美国显然依然领先全球,也必会最先尝到其中的甜头。不少管理专家认为,尽管去年以来,大量网络公司纷纷倒闭破产,但各行各业仍可能通过B2B(商对商)电子商务,大幅度削减企业采购订购成本和分销成本,使供销链管理更有效率,继续对企业组织进行深刻改造。资讯技术广泛应用的真正的受益者其实不是网络公司,而是“旧经济”中的传统企业。在十九世纪美国的铁路开发热中,大多数股票疯涨的铁路公司都到后来成了泡沫垃圾,但这并不影响铁路建设给其余的企业、其余的经济开创出一个崭新时代。同样道理,现今网络公司泡沫的破裂,也可能只是又一个新的经济时代诞生的阵痛罢了。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球迷关注亚洲杯决赛
雅典奥运FLASH演示
赵薇邹雪纠纷
广州新白云机场图片集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话题-上海与城市榜样
可爱淘《狼的诱惑》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