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随笔砸谈 > 中国GDP增长与宏观调控 > 正文
 
非理性繁荣表象下是过热还是“虚火”?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5日 14:22 新浪财经

  新评谈

  文/时铃

  不久前,国家信息中心预测今年第二季度中国的GDP增长率将达到9.5%,美林证券也将今年中国全年的GDP增长率提高到9.5%,并首次认为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将难以凑效。

周旋于几个男人间的她 斗三国与众将一拚高下
无线精彩 无线雅典 走入香港梦想之都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官产学三界争论最多的就是,“中国经济是否过热了”。宏观调控措施也从那时开始逐渐密集起来。但撇开效应的时间差不说,从现在的现实效果来看,并不明显。究其原因,我们发现,中国现在的经济状态与其说是“过热”,不如说是“虚火”。

  从市场经济的理论上讲,“过热”本身并不为过,是市场看不见的手在指挥而已。根本就是供需规律在起作用。经济荣衰、市场淡旺,发展快慢,都是很正常的现象。就象“中国与世界同此凉热”的网络经济,曾经“过热”地“泡沫”过,但对美国经济也没有太大的影响,对中国的经济也没有太大的影响。因为在这场过热中,确实都是“市场惹的祸”,最终也就由市场自然地消解掉,没有什么大惊小怪。

  如果这一轮高速经济增长,果然如有些人认为的是市场推动的自然和正常的高增长,是经济进入新的增长周期的必然结果,那就应该庆贺,而不是忧虑。正如克林顿时期出现的美国经济“高增长、低通胀”的理想状态一样,没有什么值得担心的。

  事实上,“过热”只是经济发展的状态和表象。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所谓过热的背后原因,是合理的正常的自然的,还是人为的异常的和违背规律的。

  现在比较主流和普遍的看法是,经济过热有这样一个倒推链条:经济过热——局部过热(地方过热和行业过热)——投资过热——信贷过热。如果到此为止的话,显然问题在银行资金放贷开口过大。

  但再仔细回忆一下,我们曾经“惜贷”了多少年,弄得银行缩手缩脚。也就是前两年面对2万亿的高额储蓄没辙的情况下,鼓励银行放贷,才势如山洪爆发。结果一看大势不好,去年又紧控放贷,但“潘多拉的盒子”已经打开。

  问题还不在放贷本身,关键是放贷即投资的方向不太对头。不仅真正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还是没有解决贷款难的问题,而且大多投在了资金推动型和规模带动型的产业如汽车、房地产上。如果再深挖下去,与我们的汽车产业政策显然不无关系。原商务部的一位高官就曾公开畅想汽车产业对中国经济的拉动前景。而房地产业的实情是,除了公开的新生的房地产(相当大比例是所谓的豪宅、高档商品房),还是不公开的过去遗留如开发区、科技园、大学城等不少实际上的房地产“圈地运动”,成就了无数背后的“圈钱阴谋”。

  更重要的是,汽车和房地产的有“场”无“市”,高额按揭贷款购车和买房造就的所谓“负翁”比比皆是。就业机会的匮乏、工资增长的缓慢和不稳定使这种大额高端消费缺乏有效购买力的支持。这也是银行逐渐压缩和取消这两种按揭的真正原因。于是出现汽车和房地产资金链上游和下游都严重依赖银行的现实,从而埋下炸弹。

  由于上述行业的拉动,中国出现了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都不曾有过的又一次大炼“钢铁运动”以及相关的原材料如水泥、电解铝等的暴涨,由此引发了能源尤其是电力煤炭甚至粮食(占用农田过多)等紧张。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目前的“经济过热”实际上是一场多年淤积的虚火引发的,在历史遗留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在没有充分发动有效消费需求的基础上,过度依赖投资的杠杆推动(出口因受到世界经济低迷的影响而拉力减小),从而形成一种非理性繁荣表象。

  幸运的是,我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除了众多的宏观调控政策和配套的法律法规出台之外,积极的财政政策也有望转向中性,这无疑都将有效地排解这场“虚火”。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宏观调控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赵薇邹雪纠纷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