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我国高储蓄率问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4日 07:56 21世纪经济报道 | ||||||||||
周茂清 中国人民银行2004年1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3月底,我国居民储蓄余额达到11.87万亿元,同比增长16.4%。这么多的储蓄存款究竟意味着什么? 银行连连降息,储蓄不减反增
居民储蓄余额的节节攀升,是在不断降息的背景下发生的。自1996年5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连续八次降息。以一年期存款利率为例,目前为1.98%,是建国以来的最低点。可是,与存款利率持续降低相反,我国居民储蓄余额却连创新高:2000年1月,首次超过6万亿元;2001年8月,首次突破7万亿元;2002年5月,首次突破8万亿元;2003年2月底,突破10万亿元;直至达到今年1季度末的11.87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自2003年以来,储蓄余额的持续增长不仅发生在降息的情况下,还发生在消费物价指数上升、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下。2003年以前,我国的物价指数同比增幅一直为负增长,从2003年1月开始由负转正,并在年末上升至3.2%,今年1月份继续保持在这一水平。 如果以此来对照当前的存款利率,按一年期存款利率1.98%计算,考虑20%利息所得税的因素,实际利率为-1.616%即1.98%×0.8-3.2%。它意味着你将100000元存进银行,1年后它的实际价值变成了98384元,1616元就白白地“蒸发”了。即使以目前最长期限五年期存款利率2.79%计算,实际利率仍为-0.968%。这意味着自1996年以来,中国首次出现所有存款实际为负利率的状况。 缘由何在? 第一,我国居民收入稳步上升是储蓄快速增长的基本原因。自“九五”时期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一直呈稳步上升的态势,这无疑成为储蓄快速增长的基本原因。 第二,在经济体制、金融体制改革深化的背景下 一些过去由单位和国家承担的改革成本,比如教育、住房、医疗、养老等制度的改革而导致的成本,转为由个人自己承担,居民的未来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不得不多储蓄一点票子以备急需。现有居民储蓄中很大一部分属于预防性储蓄。 第三,我们缺乏有效的金融投资工具。在发达国家,个人投资工具非常丰富,除股票外,还有政府发行的债券、货币市场基金、共同基金以及各种企业债券、期权、期货等众多金融品种可供选择,因此,居民家庭金融资产中用于储蓄存款的份额通常只占5%左右,高的时候不过7%-8%。而在中国,目前可供选择的个人投资品种少而又少,即便是为数不多的几个现有投资品种,对于缺乏投资经验和理财技巧的普通居民来说,也是充满了风险和变数。 高储蓄率的利与弊 居民储蓄存款的高速增长有其两面性,一方面,它给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裕的资金,但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第一,抑制即期消费。储蓄与消费的关系是一种此消彼涨的关系,与过高的居民储蓄率相伴随的,必然是过低的即期消费率和长期下降的平均消费倾向。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的最终消费率已经由1952年的83.6%下降到2002年的58.2%,而2003年消费率又下降至56%左右。一项2004年一季度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当前物价和利率水平下,城镇居民认为“更多消费(包括借债消费)最合算”的人数占比30.8%,消费意愿接近历史最低水平,而选择“更多储蓄”的居民占比为34.7%。其中城镇居民除对买车、买房表现出较大的热情外,普遍消费意愿减弱。 第二,极易形成和加剧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储蓄的高增长加大了银行的压力,极易形成和加剧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因为,这么多的钱存在银行,银行不仅将来要还本,还要为此支付巨额的利息,如果不能有效地运用这笔资金,那就会增大经营风险。目前,我国金融市场规模偏小,投资渠道狭窄,银行除了贷款给企业,很少有其他渠道来消化这笔存款。在这一背景下,不少银行在向企业发放贷款时往往存在着盲目追求贷款规模、忽视贷款质量的倾向,这无疑是造成银行不良贷款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不利于我国融资格局的优化。储蓄的高增长还使我国形成了以银行贷款为主的融资格局。2003年,国内非金融企业和部门各种融资方式所占的比例,银行贷款高居85.1%,包括国债、股票和企业债在内的直接融资仅占14.9%。这种融资格局的最大弊端,就是隐含着内在的不稳定性,因为作为金融中介的银行的资金来源结构是以高负债、低资本金为特征的,银行贷款方面出现任何问题,都会导致资产负债表的恶化,并有可能酿成金融危机;另外,这种融资格局易使企业形成以外源融资为主,尤其是以银行贷款为主的资本结构,事实说明,这种资本结构是不利于企业长远、稳定发展的。 寻求良策 第一,鉴于为使子女能受良好的教育是我国家庭进行预防性储蓄的首要目的,且教育需要相当数量的投入,因此,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贷款制度和教育保险制度,推出新的教育储蓄品种和教育保险品种。 第二,积极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失业、养老、医疗等)以增强居民即期消费行为。这样可以降低城乡居民对未来收入不确定程度的预期,增强他们的即期消费行为。首先,国家应强制性地开办具有储蓄性质的养老保险制度以及失业、医疗等保险制度,要求社会所有劳动者加入这一保险体系中;其次,加快住房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公房出售速度,完善二手房上市制度和办法。 第三,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拓宽个人理财空间。目前宜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不断改进和完善现有的金融投资工具,如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拓展适合居民购买的债券品种等,以促使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存款直接转化为投资性存款。另一方面,面对个人投资渠道狭窄、投资品种差异性不够的“瓶颈”,应该尽快推出经过研究认为成熟的投资品种,如交易所基金、指数基金、股指期货等;同时,积极探索并开发资产证券化品种,以便为个人投资者提供更为广阔的理财空间。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