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阶层”离“中产阶级”还有多远?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3日 11:15 青年参考 | ||||||||||
“你属于中产阶级吗?”如果你去问周围拿着中高薪水的青年白领人群,得到的回答一定是摇头。 7月28日中国社科院推出的《当代中国社会流动》报告,未使用今天处处可见的“中产阶级”一词,而代之以“中间阶层”,这一用词的认真讲究,很是符合当下的中国社会心理也更符合中国国情。
“中产阶级”在西方今天即指数量最多的中间阶层。在社科院的《当代中国社会流动》报告中,中间阶层虽只占到中国总人口比例的15%-18%,不过,“中产阶级”却几乎是今天在各种场合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词,尤其是在各式广告上。 今日的中国,“中产阶级”是商家全力开掘的宝藏,它被赋予极高的消费能力想像,在荧屏上、纸媒体上、广告牌上,“中产阶级生活方式”是被如下闪着光辉的概念描绘的:豪宅、私家车、时装、珠宝、晚宴,当然,还有情调。这种西方上流社会的场景被急不可耐的商家夸张为中国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自然令绝大多数中间阶层人群自惭形秽。 中国那些极少数的富人为何乐意谦逊地被称为“中产阶级”,我们无法探究是否是出于某种微妙的心理安全动机,总之,中国的中间阶层,离中国通常语境下的中产阶级,实际上是中间阶层与富豪阶层之间的距离。 也许这样一条消息会令中国人感到惊讶甚至贻笑大方:比中国穷得多的印度,自认为是中产阶级的人口居然达到3亿之多,而我们从媒体上看到这些印度的中产阶级“饭馆轻易不敢进,摩托只能买小的”。印度这一自我感觉“中产阶级”的人群,恰好属其社会的中间阶层。 不知道是否是受印度的启发,按某些中国社会学家的观点,中国除产业工人外有稳定收入的普通城市居民,几乎全在“中产阶级”之列,新晋的“中产阶级”们差不多该感激涕零了,震惊之余,难免要怀疑听错了。这绝不是中国的中产阶级被广告商赋予的非凡消费能力与普通中间阶层实际消费能力的落差。 ——在中国冠以“中产阶级”之名的富人阶层,与西方那些扮演着对社会有积极作为的富人、中产阶级相比,他们是且仅是一个以消费能力衡量的想像共同体,在中国,显示他们身份的只有消费的炫耀,至于“中产阶级”或富人阶层应有的社会责任、政治意识、文化建设、道德中坚、慈善公益举动,从来远离他们,甚至整体上他们想方设法偷漏个人所得税。 显然,中国今天谦逊而安全地装扮成“中产阶级”的富人阶层,离西方的社会中坚——中产阶级还差着很远的距离,除了财富。而财富并非最重要的指标——看看印度的那3亿人就可以知道。那么,中国的中间阶层离真正意义的中产阶级有多远,我们实在不难计算。 “中间阶层”≠“中产阶级”,这里面的差别大有讲究。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