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给点钱就能招到劳工的时代正在离去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9日 14:46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本报评论员 孙德宏 眼下对大量的农民工而言,其“稳定”乃至“素质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工资收入水平某种程度的提高。就其整体而言,至少应该不比“正式职工”的平均水平低得太多——这要求并不过分,而且这对企业也是大有好处的
近来,东南沿海一些地区不断传来消息,“民工荒”正在制约企业发展,甚至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一些报道援引一些企业家的话说:这挺令人疑惑——多年来的“民工潮”怎么转瞬间就变成了“民工荒”了呢? 简单看,这“疑惑”当然有其道理。但认真分析,对企业而言,也正因为太多的人总是看到纯粹是买方市场的“民工潮”,而对时代的发展却是更多的视而不见,才导致了眼下的“民工荒”。 关于“民工荒”的形成原因,大致有这样几种说法:一是农民工素质低,缺乏基本的生产技能;二是农民工不稳定,一些人农忙季节往往会回家干农活;三是一些农民工在看到别的企业工资高时,往往选择跳槽,造成不少岗位人手短缺…… 应该说,虽然上述说法基本都是事实,但问题是多少有些文不对题——第一,此前若干年里汹涌澎湃的“民工潮”时这些问题不存在吗?当然存在。那么,那时何以不“荒”却“潮”呢?第二,上述说法之所以文不对题的原因在于,其思维方式仍然还是在农民工身上找毛病,而非在用工主体的企业自身作检讨。 在我们看来,问题的关键在于:时代变了——那种把农民工仅仅当做廉价劳动力的时代变了,那种给点钱就用工的时代正在开始离企业而去。 农民工何以“往往回家干农活”?因为他知道务工厂之工所获弥补不了误农活所失——工资太少了——广东省总工会本月初公布的外来工基本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在广东的外来工中有近一半人的工资在800元以下,达到全省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仅占一成。很多外来工拿着三四百元的月薪,他们仅能维持简单的生活。另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关报告说,最近12年来,能容纳大量外来务工者的珠三角地区,农民工的工资增幅只有68元,折合物价上涨因素,农民工的工资呈下降趋势(见本报本周二8版)……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工还有什么富余的钱去提高自己的技能乃至素质?在这种情况下,倘有企业能给更高的工资,他们凭什么不“跳槽”? 对一些企业而言,一方面,自己“按市场规律办事”,追求利润最大化;另一方面,百般压低工人工资,工人一旦不愿意来或“跳槽”,便抱怨其素质低、不稳定等等。难道农民工就不可以、不应该“按市场规律办事”? 面对“民工荒”,一些企业确实该多从自身找找原因了。 因过低工资而带来的“民工荒”,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还远不仅是“缺人”的问题。事实上,一个单纯依靠廉价劳动力来赚取利润的企业,是难有持久竞争力的,劳动力价格是与劳动力质量、产品质量呈正相关关系的———眼下对大量的农民工而言,其“稳定”乃至“素质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工资收入水平某种程度的提高。就其整体而言,至少应该不比“正式职工”的平均水平低得太多———这要求并不过分,而且这对企业也是大有好处的。 希望这些认识对那些已经遭遇“民工荒”,或即将遭遇“民工荒”的企业能有所帮助。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