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高辉清 > 正文
 
二十年后 中国能否成为一个发达国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8日 09:47 中评网

  以2003年为起点,未来20年对中国经济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时期。从国际经验看,人均GDP超过了1000美元的国家或地区面临着两种发展趋势,一是经济继续腾飞,10几年后迈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行列;二是始终在小康水平线上下徘徊,一不小心,来一场经济危机,社会财富就被洗劫一空——“一夜回到了解放前”!

  有关统计表明,30年前全球发达国家和地区有24个,20年前则有28个,现在依然是
蔡依琳演唱会票价1元? 法拉利版奥林巴斯现身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28个。换句话说,自从亚洲四小龙加入了达到行列之后,整整20年过去了,居然再也没有一个新的经济体迈进过这个门槛!而且对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而言,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要想实现这种飞跃,再过20年,依然希望渺茫!!

  作为发展中行列的佼佼者,中国是唯一的可望经济再保持快速增长20年的国家。于是,人们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转向了中国。日本学者关志雄先生曾在他的事实求是专栏中写有评论:今后的20年将是中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最后机会。

  现在,我们也想问这一问题:时隔40年之后,中国大陆能够成为继四小龙之后第一个迈入发达行列的经济体吗?

  一、转折时期的一场特殊争论

  展望未来不妨先看眼前,因为它是将来20年的起点。2003年,无疑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这一年中,中国迈入了重化工业时期,民间资本的力量以前所未有姿态第一次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人均GDP超过了1000美元,第一次摆脱了穷国的身份;为全球经济的复苏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全年世界经济3.2%的增幅中,中国贡献了1.1个百分点,比美国还高出0.4个百分点。

  然而,在这一重要的转折时期,国内经济届爆发了一场特殊的争论,这就是关于“中国经济是否过热?”的大辩论。这一口水仗从去年初吵到现在,不仅几乎所有的大牌经济学家介入其中,而且几乎到后来只要是开宏观经济会议,此问题必成会议争论的焦点。尽管如此,迄今为止依然没有一个明确结论!我们之所以重提此话题是有两个原因:一是2004年1月份工业数据已经出来,剔除春节因素,到达了近8年来之最,使得人们更加加重了“经济是否已经过热”的疑虑。这种情况下,宏观调控部门已经开始在担心“投资已经偏快”,与此同时开始强调“防止通货膨胀”。二是不搞清此问题,就没法搞清楚当前中国经济的真实发展态势,进而会对未来经济运行作出一个错误的判断。

  目前,经济届关于“经济是否已经过热”的争论出现了一种很奇特的现象:正方和反方虽然谈论的题目是同一个,但强调的论据却各自不同。前者强调的是投资、贷款、货币和部分生产资料价格变化,后者则举证失业率、商品零售额、消费物价等另一些重要数据。实际上,他们之间进行的是“一场没有接触的交锋”!之所以会出现上述情况,有两个主要原因:(1)迄今为止,经济届关于“经济过热”并没有一个公认的衡量标准(顺便说一下,实际上,不仅“经济过热”,而且一些在经济届甚至已经谈论了几百年的概念,如泡沫经济,按《新帕尔格雷克经济学大辞典》的话来说:“理论界尚未达成对泡沫状态的一致同意的定义”)。经济学家们经常被称为是诊断经济疾病的医生,但实践表明这个医生并不好当。不过,就“是否过热”这个问题来说,医院里真正的医生只要拿一根温度计测量一下,就可以解决了。但是,经济学家们却没有这样的温度计,没法进行衡量!(2)经济届缺乏一个共同遵循的讨论问题的方法论。当年,在延安整风时期初期,大家对各种问题都争论不清。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别再就具体问题进行纠缠了,先来学一下方法论,学一下辩证法。现在,我们的经济学们在“经济是否过热”的问题上同样纠缠不清,是否也应该学一学方法论?!这样一来,虽然没有一个具体的衡量标准,但至少可以在同一个逻辑框架下谈论问题,就不至于出现现在这样论据各异的奇特!

  按照辩证法的观点,看待问题显然需要有大局观,不能只片面地强调那一方,而要正反两面都看,并找出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且要有普遍联系的观念,看问题不能只看现象,不分析本质。以此逻辑来分析,我们认为,当前的“经济过热”是个假命题,或者说,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只能说是一个“在被扭曲了的经济过热”!

  首先,有四个理由说明:“经济并未过热”。一是,并未出现通货膨胀。目前物价虽然出现明显上涨,但总体幅度较小、涉及商品范围不太大,而且缺乏持续快速上涨的动力。这种状况不仅不能说经济已经过热,相反在笔者看来,这是有利于经济健康发展的最佳物价环境。二个是,前几年民间资本没有启动时,经济增长已经“七上八下”,今年民间资本刚启动,虽说有点猛。但如果因此就说已经“过热”,就未免太轻率了。因为以此逻辑推理,经济则除了“偏冷”,就只有“过热”了,不冷也不热的正常态就永远不会出现了!!三是,从经济周期的视角看,当前经济增长速度还远未并达到过热的水平。我们只要考察上一个经济周期(按谷-谷方法划分)中历年的经济速度,就会发现从1990~1998年9年中只有3年的时间GDP速度低于9.1%,换句话说,2003年经济增长虽为近7年来最快,但实际上还不到上一个经济周期的正常水平!四是高投资率有合理性。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重化工业发展需要高投资来支持;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即是投资需求,也是最终需求,另外,计入房地产投资的绝大部分也是最终需求,所以,现在投资需求大于消费需求,似乎不相匹,实际上没有必要担心。

  其次,有三个理由说明,所谓的“局部过热”迹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因非经济因素而带来的扭曲表现。一是,“三荒(煤、电、油)”主要由电荒引发,而它主要来自重化工业、高能耗和宏观调控的失误。二是,粮价上涨部分地也是由政府在这方面的工作失误所导致,因为前几年粮食产量就持续下降,而且一些地方撂慌严重,但没有得到及时纠正。三是,行业产能过剩就不等于经济过热。因为在过剩经济时期,产能过剩的行业永远存在,这很正常,所以,不应该认为产能过剩就是经济过热,否则将永远没有不过热的时候。更不应该,用供给制时代的观点来看待它,以为“产能过剩并不等于经济过热就是浪费,浪费就是犯罪”!而之所以会出现这些扭曲,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人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还没有获得较好的认识,缺乏预见性,以至于当经济转折点突如其来地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却没有做好准备。犹如,在一个家中孩子生下来的时候,大人们却没有备好包衣,以至于孩子遭受了不必要的风寒。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历时一年多的“经济过热论”之争可以休矣!与其将精力浪费没有结果的争吵上,不如想些招数来治理被扭曲的环境,以便经济在充分发挥增长潜力的同时,不再为一些被扭曲了的过热现象所干扰。有研究表明,如果没有这些扭曲制约,中国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中国的潜在GDP应当在12%以上。

  二、从投资增长的动力看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潜力

  要了解中国经济增长的奥秘,关键的一点在于,要分析清楚推动中国经济的主动力——投资。从增长的格局看,2003年中国经济单轮驱动特征非常明显,如果上述“经济过热”能够成立的话,那也就只能说是“投资的过热”了!但是投资过热了吗?下面,我们从四个角度、八个方面来分析一下:“中国投资增长的动力”。

  第一个角度是投资主体。2003年投资主体毫无疑问是民间投资和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投资下降的情况下,民间投资唱了主角,地方政府是配角。(1)民间投资过去一直为人们所忽视,曾经以为它只能起一些拾残补缺的作用,但现在这个观点被彻底地改变过来了。2003年,在许多领域国进民退、地方政府优惠招商和新一轮经济上升周期开始形成的刺激,民间投资的力量在短时期内集中地爆发了出来。(2)政府投资力量依然非常明显。尤其是因为对现行的土地批租行为,没有一个规范的条例进行约束,导致了有关土地开开发的非理性膨胀。

  2、第二个角度是改革,主要为以下两个方面。(1)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经济从竞争领域退出的速度越来越快,而民营资本和外资可介入的领域越来越多,其中,一个集中的体现就是,在过去几乎全部有国有经济垄断的公用事业领域,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的速度非常快。(2)在户籍改革推动下,过去被抑制的城市化建设速度明显加快。有人估算,2003年基础项目投资对中国整体投资增长的贡献在40%左右。

  3、第三个角度是产业发展。(1)产业转移越来越普遍,除了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国际产业向中国的转移之外,在中国境内产业的梯度转移也渐成趋势。(2)中国工业基本上已经由轻纺工业升级到重化工业,而重工业较长的产业链条带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投资的增长。

  4、第四个角度是调控政策。(1)2003年货币政策是前松后紧,但总体上看还是比前几年明显偏松。银行贷款对固定资产增长的支持作用非常明显。(2)2003年,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是出人意料地好,但从宏观调控的角度来看,则可以说是出人意料地差。这其中原因有几点:一是在中国经济不断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政府显然还缺乏在新环境下调控经济的经验和有效手段;二是政府改革没有到位,一些宏观调控传导机制不完善;三是民营投资突然快速增长,政府找不到给它们降温的市场手段。

  在上述八大动力中有合理因素,也有不合理因素。随着政府今年政府改革和金融改革的加速推进,这不合理因素将逐步得到化解。其中,产业转移、重化工业、国退民进、城市化、民间投资基本是经济发展内生的动力,一般不会产生负面影响,因而可持续发展,从而使得高投资将在较长时期内成为推动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最直接动力。

  三、20年后中国有可能成为一个发达国家

  从国际比较可以看出,高投资率是经济起飞伴生的必然现象,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在消费需求增长相对平稳的情况下,就要有持续快速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来支持。在这一时期,投资率比一般年份将明显偏高。当年,日本经济在高速增长时期,投资率就比一般年份高出4-5个百分点;韩国在经济腾飞时则比一般年份高出7个百分点左右。在高投资的支持下,中国经济应该可以继续保持平均8%以上的速度增长,即使人民币汇率保持现有水平不变的情况,人均GDP也几乎可达到5000美元,正好与现在发达国家中最低水平相当。

  当然,要成为一个发达国家不仅需要人均GDP可达到5000美元较高,还需要满足其他一些条件,它们包括:(1)强大的工业实力和技术力量,(2)强大科技教育力量,(3)一个日趋开放民主的社会发展环境。在这些方面,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还存在着一些差距,但从亚洲四小龙成功经验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些方面将逐步得到完善。

  当然,与亚洲四小龙相比,我们也有不可比之处。比如说,当年四小龙腾飞之时得到了欧美大力支持,可以很容易地引入大量先进技术,但中国却没有这一优势,别人不会心甘情愿地转让技术给我们,这其中,一是因为我们的制度与他们有些不同,对方还存有一定的戒心;二是中国太大了,一旦成为发达国家将撼动欧美在国际中的主导地位。然而,中国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比如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已经越来越成为稀缺资源,以“技术换市场”将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威力。再比如,中国制造业构成了较完善的体系,每个产业发展容易得到上下游产业的支持,容易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总之,今后20年对中国实在太重要,如果把握得好,我们很可能顺利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反之,我们也可能在有生之年永远地错过机会,因为20年以后,独生子女政策的后遗症就会显露出来,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老龄化社会将来临。到哪个时候,再去追赶难度将较大。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搞垮了婚姻》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