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评:退耕还林不能盲目推进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7日 12:06 新华网 | ||||||||||
新华网西安7月27日电(记者 于绍良、陈钢) 以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是西部开发的重点工程。退耕还林实施5年来,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暴露出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事实说明,恢复西部生态不是三五年就能完成的短期工程,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以钱粮补助直接到户为主要机制的退耕还林工程,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从2000年到2003年,全国累计安排退耕还林11829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6919万
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不和谐的现象:一些地方不顾客观条件,盲目安排工程量,致使超标面积难以兑现,引发一系列问题;一些地方不能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盲目推广栽植乔木;一些地方规划滞后,后续产业一片空白,退耕成果堪忧;一些地方随意扩大任务量,甚至在基本农田里搞退耕,套取国家补助款…… 这些现象的出现,与不少地方生态建设贪多求速、急躁冒进有关。这些地方急于改善生态环境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如果不尊重自然规律、市场规律,又会给生态建设带来隐患。由于退耕还林工程摊子铺得过大,国家生态建设负担加重,同时,由于规划不足、工作不细、后续产业不足,退耕还林要实现“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的目标,还有很多欠缺,进行一定的调整势在必行。2004年,国家在继续推进退耕还林的基础上,进行适应性调整,共安排退耕地造林1000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5000万亩,比上年任务减少。国家林业局要求各地妥善处理基层因超前发动和超前实施而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平稳过渡。 各地干部应该静下心来,认真反思前几年退耕还林政策执行中的不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适应性调整,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市场规律,稳妥推进,切实纠正过急做法,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把这项惠及子孙万代的事业做得更好。(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