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支预算人为压低:是不会理财 还是太会敛财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7日 11:23 深圳商报 | |||||||||
某省职考中心2003年年初预算外收支预算均为60万元,实际收入却高达896.76万元,是年初预算的14.95倍……针对日前发布的2003年度某省审计报告所暴露出的问题,该省审计厅长指出,“一些领导干部在财务管理中不会‘理财’和缺乏‘依法’观念……” 笔者以为,对上述这些“用钱无数、花钱没谱”的现象,仅仅归纳为“不会理财”或者说“缺少理财意识”,似乎显得不够充分,也缺乏直捣要害的说服力。
所谓理财,基本道理应该并不玄奥,不用说公职机关,就是普通百姓也会经常面对,收得合法、支得合理,维持收支大体平衡,应该是一般的理财生活常识。像河北这些机关单位那样,动辄实际收入超出预算几倍十几倍,哪里是不会理财的问题?——恐怕“不会理财”、“缺乏理财意识”是假,太会敛财、敛财意识过于亢奋是真。 人为压低预算、让大量收入游离于预算监管之外,乃至干脆就不入账,使公共资金成为部门小金库,这样,官员们再为小圈子乃至个人利益挥霍起公款来,岂不方便得多?——从这一角度来看,他们非但不缺少理财意识,而且此意识异常强烈———费尽心机、巧立名目地把公共资金“理”到部门私利、个人私欲的满足中。可见,说他们不会理财有太“委屈”他们之嫌,其实他们只是不在乎为国家利益理财而已。老百姓所谓“花别人的钱,不心疼。” 显然,这种理财乱相,结症并不是一个个人意识、素质不够的问题,而事关制度本身的疏漏:预算编制粗放随意、规范性透明度低,财政监管机制缺乏效率和刚性,大多局限于事后环节的监督等等。这些,除了通过完善财政制度建设、强化财政责任追究机制外,别无其它解决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