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号文件”只开半扇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7日 10:31 《中国经济周刊》 | |||||||||
文/刘鑫鑫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第412号文件),在需要保留的行政许可项目目录中,手机产品的生产不再被列入。这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息,即国家正着手放开对手机生产牌照的限制,生产手机的大门可能将向任何企业敞开。
这一政策对此前一直被手机牌照门槛挡在门外的神州数码、创维、明基、广州金鹏、京东方等20多家国内外企业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然而一些已获生产牌照但规模不大的厂家则认为放开管理不利于手机行业的规范发展,手机行业几个大鳄则对这一消息反映平静,“这个行业并不是一两天就能做起来的。”一位国产手机领头厂商的人士如是说。一些业内专家的态度则显得较为冷静。他们认为,该决定的出台并不意味着手机牌照将立即失去意义,国家对手机生产的限制只会逐步放开。 牌照之痛 “412号文件”的出台意味着已经实施六年之久的“5号文件”即将退出历史舞台。1999年1月,信息产业部和原国家计委《关于加快移 动通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通过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列为国办发[1999]5号,被业界称之为“5号文件”。该文件形成了在国内生产手机需要颁发“牌照”的制度,并沿用至今。到目前为止,国内已颁发GSM手机和CDMA手机生产牌照共49张。 “5号文件”是为了扶持民族产业,增强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同时避免内部竞争而出台的。不可否认,“5号文件”出台对国产手机企业的发展的确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2003年,国产手机厂商已经占据了国内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就是一个证明。 然而,随着国内通信业的蓬勃发展,“5号文件”却承受着越来越大的舆论压力。牌照实际上是一种准入限制,它好比一道门槛,将众多有实力的企业阻挡在手机行业之外。更有甚者,一些握有牌照资源的企业却通过贴牌、“倒卖”牌照等手段坐享其成。因此,不少专家提出批评,认为“5号文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业竞争,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手机生产许可证制度,就像一把撑开的保护伞,相当程度上荫蔽着国内部分企业,使其在市场上无限风光,这无疑让众多尚未踏进门槛的圈外人眼红不已!于是就有了创维董事长黄宏生的“炮轰”手机牌照事件和空调“新军”宁波奥克斯的蠢蠢欲动。既然获取牌照遥遥无期,急切期待进入的企业就选择另谋他途—“借牌”。 “5号文件”给出的路径是与现有牌照资源的厂商合资或控股收购,以获取手机牌照。所以就有了联想与厦华“牵手”,合资生产联想手机;广东侨兴斥资3.2亿元比净资产溢价70%的代价收购中电通迅。他们所看中的都是后者手中的牌照资源。 然而,越来越多想进入手机领域的企业,出于资金和管理风险的顾虑,并不愿意控股既有牌照资源,这种选择使得市场上出现越来越多的“双品牌”手机。最早的是韩国三星,由于没有中国CDMA牌照,就与其长期合作的深圳科健共同推出一款“双品牌”手机,其外壳表面标有三星标志,机盖内则标有科健品牌。2000年底,香港快译通在内地推出具有PDA功能的手机,即通过与波导达成双品牌协议,每销售一款手机,向波导交纳50元人民币的“品牌使用费”。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过程中极易滋生灰色交易。虽然信息产业部在去年七、八月曾两次对贴牌、借牌现象进行整顿,但仍挡不住企业进军手机领域的热情。 从手机生产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绕过“5号文件”的现实看,手机牌照存在的意义已经变味,由一张国家颁发的许可证变成一个壳资源。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说,“准生证”本身就带有浓烈的“计划经济”色彩。怎么没听说彩电生产要牌照?这本来是应该由市场决定的事,为什么要多个婆婆来管理? 如此看来,手机牌照问题,表面上是一个行政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市场问题。牌照的生存或者死亡,体现的其实是计划与市场两种力量在中国手机产业中的此消彼长。 重新洗牌 无论新的措施如何,手机生产牌照的即将取消对行业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觑。信产部的一位专家表示,随着手机生产牌照门槛的消失,手机市场将不可避免地重新洗牌,以资本为先导的新一轮的整合将开始。 该专家认为,此前波导西门子的战略合作、TCL和阿尔卡特的合资公司的成立正是为了迎接更加开放、竞争更加激烈的市场做热身活动。在他眼里,即将面临重新洗牌的手机市场将会以并购和合资为主要方式。 据了解,京东方、恒基伟业、神州数码、创维、三星奥克斯等大约二十家企业向信息产业部和国家发改委提交了申请手机生产牌照的报告。其中不乏国内大型的民营企业、有实力的中国台湾企业和日韩的小型企业。 一位电信分析师表示:“这些企业都将为市场的重新洗牌增添众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他们都具有不可低估的搅局实力”。 “一旦门槛取消,这些铆足了劲在‘围城’外观望已久的企业将会恶狼扑食般地冲进来。”一位业内人士如此描述。 目前,国内手机的产能已经严重过剩,新进入者的挺进无疑将更加明确“2004手机业洗牌元年”的说法。 新门槛正在酝酿之中 “此次移 动通信产品不需审批很可能意味着5号文件有关手机生产牌照制度的消失,但并不意味着5号文件的目标将会消失,”一位信产部的专家向媒体透露,“改变的只是手段。”他认为,手机生产牌照将退出历史舞台,但同时将会有其他的手段和举措来延续。 此前,无论是信产部的部长级的人物,还是信产部的中层领导对手机生产牌照的废止问题都模棱两可,一直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该专家认为这是信产部在紧张地制定新的措施前的正常表现。据了解,5号文件的有效期为今年底之前。 该专家认为,并不是要想进入手机业的企业都能毫无条件地进入,因手机与运营网络直接相关,入网要求的安全性等也决定了国家将会考虑得更多。国家将会出台其他的措施来阻止不具备实力的企业进入以避免内部竞争和产量进一步过剩。一直在“门外”苦苦等待的奥克斯公司就表示,目前“入网许可证”的办理,允许的对象还只是原有目录上的厂商,对于不在目录上的企业,他们依然无法长驱直入手机市场。 一直谋求进军手机行业的创维老总黄宏生表示,手机还在控制当中,创维暂时还是做不了手机。此前,创维集团已经专门为手机业务组建成立了一家子公司“创维移 动”,目前这家公司正在筹划过程当中。 目前,相关部门如何对原有的法规进行调整,成为企业们和相关人士普遍关注的焦点。市场如何重新洗牌也将基于这些调整的结果之上。 无论政策的具体调整如何,减少对手机生产的限制将是大势所趋,这样即有利于充分的市场竞争,又会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有关专家表示,市场的优胜劣汰将会使中高端的产品增多。目前消费者所使用的低端产品大多是企业清理库存的降价产品。一旦市场充分放开,拥有技术、渠道和资金实力的企业将成为最终的胜利者,消费者也会从中受益。不过,业界有人担心,真正放开手机生产,会不会出现家电业已有的恶性竞争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