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坐车为何要向老板看齐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7日 06:50 中国财经报 | |||||||||
苏晓洲 湖南省衡南县是个财政穷县,历年来财政累计负债高达7亿元。一些教师工资只发70%,就连县乡公路改造、乡村扶贫等都得从干部工资中扣钱来补“窟窿”。但就是在这样一个地方,不少干部近年来却争先恐后地坐上了崭新的广州本田、帕萨特等中高档轿车。据统计,2003年衡南县就花费近500万元为“公车消费”买单。
在衡南县,有人为公车消费辩白:“财政拨款只够发工资,买车的钱多数是自筹的。”在湖南的很多县市,有气魄买中高档车的单位多是“执纪执法”“执收执罚”的权力部门,“自筹”方式本身就很耐人寻味。也正因为这“自筹”,衡南县群众才有“某些党政机关向基层和企业硬性摊派用于购置公务车”的举报。 据权威部门对衡南县有代表性的几家民营工业企业调查发现,有37.5%的企业认为衡南县有乱收费现象,有50%的企业认为社会负担重。衡南县一家企业被某部门的多个股室在不同的时间“狮子大开口”地收费;还有些部门甚至利用社会上闲散人员对企业进行威逼,强行收费。因此,所谓的买车“自筹资金”,不排除“羊毛出在羊身上”。 衡南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干部说:“一些干部消费向衡阳市的老板们看齐,脱离了财政穷县的实际。这才是衡南县‘公车消费热’症结所在。” 一位财政官员对记者说,国家尽管对于公务车管理有着很多规定和制度,但事实上,这些举措对于抑制公务车消费是“牛栏关猫”,疏漏太大。他认为:“从国情出发,就得停止购买公务车,断然推行车改,把公车消费的路子彻底堵死。这是进入汽车时代后降低行政成本,维护政府形象的有效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