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新远见》2004 > 正文
 
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6日 20:11 《新远见》杂志

  【编者按】

  在前不久举行的“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系列巡讲活动中,军事医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士秦伯益做了题为《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妨碍中国科技发展的社会政治因素》的主题演讲。演讲中,这位行伍出身、敢于直言的科学家,再一次重申了他对当下盛行的科技浮躁风的态度。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咨讯尽在华夏近视网
新浪彩信 幽雅个信 大奖新浪iGame免费抽

  其实,浮躁的又何止科技?

  面对浮躁的社会,我们需要冷静的批判。

  目标文章略作删改,本期批评者为大西。

  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

  为什么中国没有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什么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发明奖一等奖连续4年空缺?为什么科研投入增加,我国科技竞争力排名却从第13位掉到第28位?为什么学术腐败现象频生?一切都是科技浮躁的恶果。

  浮躁危害甚于“瘟疫”。它不顾社会基础和客观条件,不按科技发展自身规律办事,一味追求高速度、高指标、高水平。浮躁之心,有时可以造就一时的虚表成绩,但往往是“竭泽而渔”,结果是“明年再无鱼也”。

  当前,我们的科研形势总体是喜人的,然而其中“泡沫”也不少,表现在科技成果多,但转化率低;科技论文多,但引用率低;科技创新多,但高水平的原始创新却没有。

  医药界近20多年来虽然小成果多如牛毛,大成果却寥若星辰。现在许多地方热衷于召开各种研讨会,玩弄一些科学新名词,浪费了大量资金,没有任何实际效果。解放后,我国实际上只有两种被国际承认的创新药物,最近20年更是一项都没有。还有一种倾向是热炒国外新观点、新技术。长此以往,满足于花哨热闹,不研究深层次问题,早晚会暴露出浮躁带来的恶果。如果浮躁加剧,影响了科技体制格局、科技工作的主要面向、科技人员的基本素质,甚至影响到科技运行的正常秩序,危害就更大了。

  科技界的浮躁自上而下存在着。有的领导往往好犯政绩浮躁的毛病,总希望在任期内多出成果,快出成果。这没什么错,可问题在于他们制订规划时过多强调出成果的数量、速度和档次,却很少强调成果的内在质量。

  有的领导者提供条件时只重经费、待遇、仪器、实验室等有形条件,不注意人才素质、环境氛围、人际合作等无形条件,在科技管理中搞“一刀切”,顾此失彼,厚此薄彼。很多政策和规定,往往是便于管理者的管理,却不便于被管理者的科研实践,最终影响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

  科研单位的“口头创新”既能将上面的浮躁意向刮成风,又能将下面浮躁动态助成势。把刚想到的,说成做了的;把刚开始的,说成完成了的;把刚出现苗头的,说成成果已到手了的;把刚做完的,说成完美无缺的……一些科研单位以此来撑场面,把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当成长远措施推出,甚至逐级定指标、摊任务、造声势。他们不在实验室里实实在在做事,只一味地注重“口头创新”,在新词汇上下功夫,不管是国外的还是自已杜撰的,都拿来“武装”自己。

  在医药卫生界,3年前就有“一个实验室一年完成全部人类基因组测定”的说法,最近又有“5年完成全部人类器官的复制”的豪言,这类天方夜谭式的“口头创新”不胜枚举,让人感到可笑,也让人痛心。

  “细功慢活”逼成“热锅快炒”,中国有应试教育,科研工作其实也在“应试”,这迫使科技人员心浮气躁,不得不去搞那些“西红柿炒鸡蛋”式的短、平、快的科学研究。被评的人、评人的人、管评的人,谁都不满意,谁都有道理,谁都没办法,又谁都照着干,而且谁也怨不着谁。这就是目前我国科技评估工作的尴尬境地。

  现在的科技界,由于每提一职或一级,都要以任现职级时的成果为依据,科技人员就只能以短短的三年或四年为一个周期,安排自己的科研计划,以免在提拔时因拿不出新东西而被“划掉”。放在常规工作岗位,这种三年四年评一次的方法很不错,可放在科技领域就显得可笑了。任何一个科学家一生的创造高潮时期只有一次、两次,至多几次,哪经得起三年一评啊?

  尚有待完善的现行评估体系助长了科技浮躁的滋生和蔓延。现在,学术腐败严重,抄袭现象屡禁不止,深受评估体制影响。大家都想“热锅快炒”,摆摆花架子用来顶事。

  科研导向一般有三种驱动,一是国家需求驱动,二是市场需求驱动,三是科学家自身驱动。现在,这三种驱动势力不均,呈“纺锤式”的畸型发展,两头轻,中间重。

  过去,靠国家驱动,我们基本消灭了血吸虫病、丝虫病、克山病等重大地方病,可是近年来这方面的驱动作用不明显了,政府的许多投入没有进入应该由国家驱动的科研项目,却进了属于市场驱动范畴的项目。

  现在,科研成了一种职业、一种谋生手段,和社会上其他职业的人一样,受利益驱动了,科研人员这方面的整体素质在下降。

  这有什么奇怪的?我们为足球扔了多少钱,排名还不是一直往下掉?就像吃足球饭的那帮家伙球输得越来越多可照样开奔驰、当明星一样,国家的钱给得多了,才能盖房子、常出国不是?

  牛群说过一段相声,为了吃饭可以把“巴甫洛夫诞辰”当味佐料。有没有鱼关键靠智慧。在中国,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这样的事在中国比比皆是。比如道路交通管理,比如户籍管理,比如税务工商管理。办一件事,需要填一大堆表格、复印一大堆文件、排好几条队、跑好几个地方,所有这些规矩都是管理者制定的,都是为了方便管理者管理,出发点都不是为了被管理者,也不是为了更能管出质量。管理者坐在椅子上,被管理者跑得腿都酸了。这是中国特色,不仅科技界独有。

  瘟疫的病根就在这里。但这也实在怪不得那些当官的,就像我们的学生考试,都说应试教育多么不好,但是如果不应试就考不上大学呀?评价体系不变,只怪官员不对,就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了。市场经济了,有需要才有供给。不这样,怎么坐稳位子?怎么往上爬?

  主要是因为诺贝尔奖的评选方法不科学、不符合中国人的习惯。比如,评委都在遥远的国外,我们要送个红包之类的不方便;比如,评委会没有行政级别,我们找领导批个条子不管用;比如,评委们都是老外,找关系拉个亲戚太牵强;比如,他们不要中国的赞助,找个大款捧一捧不太可能。所以,究其根本,是文化冲突使然。诺贝尔奖不属于中国。

  现代社会需要高效率。一生只出一两个成绩,我养他的成本多高呀。再说,三年后我可能就高就了,在我任上不出成绩,我拿什么高就?所以,三年一评,恰是一任周期,多合适呀。

  能说会炒,这是现代社会的必备能力。多少年前不就有亩产超万斤、超十万斤的能人吗?看看那些一夜暴富的人,不都是靠一个炒作在资本市场创造奇迹吗?即便后来完蛋的,自己腰包也鼓起来了。现在,整个社会就是一个大炒勺。

  做科研的人又不是火星人,看着别人一年年发财,我为何要苦着自己追求理想?追求理想的人值得尊敬,是因为这样的人少,物以稀为贵。人的本性就是逐利,没多少人活在象牙塔里。除非,你给我高薪,高到让我心理平衡。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诺贝尔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议机动车撞人负全责
新丝路模特大赛
新浪财经人物(1500个)
可口可乐含精神药品?
同学录开张欢迎加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