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中国经济展望”论坛 > 正文
 
中国冲击波威力惊人,国内经济需要健康发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6日 14:53 《新远见》杂志

  中国刹车 世界泛波

  □ 文/本刊记者 寇建平

  进入2004年以来,中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针对国内经济过热的宏观调控措施,在全球引起了“连锁反应”。对此,人们在惊讶于中国经济对于世界经济影响力的同时,也似乎
蔡依琳演唱会票价1元? 索爱K700c新上市1元拍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对经济学中的混沌原理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有了深刻的理解。斯塔德韦尔在《亚洲华尔街日报》上甚至著文称,如果追溯到1993年,中国的经济热与不热那都是他们自己的事儿。

  降温与谁有关

  2004年4月底,世界经济的动荡充分显现了“中国冲击波”的巨大威力。

  韩国股市在4月底连续两天重挫几个百分点。而在一周内,亚洲各主要货币都在贬值,韩元下跌1.3%,新加坡元下跌0.6%,泰铢下跌1.3%,日元同样没有逃脱下跌命运。韩国政府甚至召开紧急会议,分析中国对过热经济踩“刹车”可能对韩国造成的影响。日本、美国等也纷纷表示正在密切关注中国经济下一步可能采取的措施。

  有分析家指出,中国经济减速将给今明两年的世界经济,特别是中国周边国家的经济带来显著的影响,其中以韩国和日本受到的冲击最大。

  首先是韩国。中国是韩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韩国对中国出口2003年增长了48%,占其出口总额的36%。在韩国15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中,对中国出口实现的顺差占到了80%。据估计,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韩国出口要降低2.7%。

  其次是日本。多年来,日本经济一直处在低迷的怪圈。中国经济今年的高速增长帮了日本大忙,日本经济开始复苏。2003年,日本对中国的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32%,而日本内需的增幅仅为1.5%。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对日本经济复苏的作用变得越来越明显,前几年在日本盛行的中国经济威胁论的声音正逐渐变小。主流媒体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发展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复苏,已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动力。还有一些投资者也强烈希望中国经济强劲发展。

  就连遥远的拉美国家也在密切关注中国经济的风吹草动。去年,中国变成了巴西的第三大出口市场,中国进口的铁矿石中,巴西占了25%,澳大利亚占35%。而日本从巴西进口的铁矿石,只相当于从澳大利亚进口量的三分之一,巴西的几家公司准备投资约50亿美元改造港口和铁路,以便应对来自中国的需求。阿根廷在过去几年里因遭受金融危机的打击,经济萎靡不振,去年因向中国大量出口大豆获益匪浅。

  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沿岸地区经济委员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仅2003年一年,拉美国家就向中国出口了价值108.7亿美元的商品,与2002年相比激增72%。阿根廷在拉美各国对中国的出口增幅排名榜上独占鳌头,增幅高达143%,而巴西也达到80%,这两个国家出口之和占整个拉美地区向亚洲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二。2003年委内瑞拉、智利和哥伦比亚对中国的出口分别增长了54%、59%和136%,这些国家的很多公司现在已经越来越依赖中国市场。

  全球共此凉热

  加入WTO后,中国经济的触角在世界范围内不仅越来越广泛,而且越来越深入。于是中国经济的举手投足、风吹草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自然是不言而喻。

  在此种情况下,各国对中国经济降温担忧的主要原因都一样:担心中国市场需求增长放缓,从而影响亚洲国家和地区对华出口的减少。美国雷曼兄弟银行最新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若中国经济出现硬着陆,亚洲区内新兴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将下跌3个百分点。

  对于调控会否影响国际社会在中国的投资,渣打银行中国区董事长博文杰说:据我了解,尽管目前中国经济的大环境已出现投资收紧,但是渣打的股东依然对中国市场抱有极大兴趣,许多海外投资者都和我说,他们依然把中国视为一个能够取得稳健回报的投资选择。

  最为有趣的是《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雷德曼发表的专栏文章《让我们祈祷》,他建议美国、欧盟、日本和亚洲主要国家的领导人临睡前要咏颂希望中国安定的祈祷文,希望中国稳健谨慎地处理好银行系统结构调整、巨额不良债券和腐败等问题,在给过热的中国经济降温的同时,不要让经济衰退,希望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增长率。

  近年来,“中国因素”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动因素。摩根斯丹利的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的阐述比较有概括性:“在全球经济举步维艰之际,中国犹如沙漠中的一片绿洲。到目前为止,中国是惟一能不受以美国为中心的日益严重的全球周期性衰退影响的国家。然而,中国在目前形势下取得的成功将为其增添更多新压力。”

  寻求增长元素

  在世界各国对中国经济关注的同时,国内的专家学者对此次宏观调控和中国经济的发展态势则表示了极大的忧虑。

  社科院宏观所袁钢明教授认为,在宏观调控中政府行政命令的运用,是计划经济的复归,这将给世界各国造成恶劣的影响。在世界各国对中国经济是不是市场经济的微词中,行政式的调控会给别人口实,从而降低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

  而巴曙松的言词更为激烈,他认为,行政调控的方式扭曲了中国经济,让世界各国对中国经济不能有一个技术上的预测,从而对中国经济产生怀疑。

  于是,寻找一种更适合中国的经济调控方法问题引起了许多专家的注意,而期货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传导机制中表现出的突出作用,相应得到了市场的关注。有媒体引用专家的观点称,中国期货市场近期对宏观调控的“即时反应”,显示其已成为宏观调控传导机制中的重要一环,开始发挥效应。

  而对于中国消耗资源型的发展态势,媒体和专家认为,经济发展自有其规律性,一味追求过快增长并非好事。

  过去两年,由于国内的大量需求,国际原材料价格大涨。与此同时,国内的资源短缺问题也表现得越来越突出。据估计,今后20年中国还将缺铁30亿吨,铜5.6亿吨,铅1亿吨,这些都需要进口。一般认为,当一国的资源对外依存度达到20%—30%时,就面临较高的风险,因此国内有限资源的妥善利用,变得尤为重要。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说,中国对资源的过度使用已开始导致电力短缺、供应瓶颈问题和通货膨胀问题。

  从长远看,中国经济必须健康有序地发展,虽然此次宏观调控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但也让各国投资人领教了温家宝第一次公开承认的:“大陆经济问题不是简单的经济改革问题,根本上是结构问题和政治体制问题。”惊悸过后,我们需要反思。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