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豪饮”哈啤的背后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6日 10:49 《中国经济周刊》 | |||||||||
文/荆石 喧嚣多时的哈尔滨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哈啤)收购战终于在6月3日尘埃落定。衷情哈啤多时的全球第二大啤酒集团SABMiller plc(简称SAB)已于当日宣布放弃全面收购哈啤,并接受其竞争对手、全球第一大啤酒集团Anheuser-Busch(简称AB)发出的每股5.58港元收购建议。
为何蓄谋多时的SAB在与AB争夺哈啤进入白热化的关键时刻全身而退?AB又为何在短时间内得以迅速收购成功?哈啤的老东家中企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中企基金)在这场收购战中究竟又扮演了什么角色?这场收购战为中国啤酒市场带来了什么? 小角色唱大戏 在中国的啤酒市场上,哈啤绝对算不上大人物,国内的啤酒业早已形成三足鼎立之势(青岛、华润、燕京),而哈啤只排第四位,其年销量仅115万吨,市场份额4.3%,而且,它在香港上市还不到两年,此前市值也不过30亿港元。 但哈啤的归属成为决定竞争格局的关键,无论哪方争夺成功,无疑都会在中国的啤酒市场取得绝对的战略优势。这就难怪SAB开出约43亿港元,AB开出约56亿港元的收购天价,而本次收购也演绎为新世纪香港市场最大的并购案。从哈啤的扩张到上市再到天价收购,这一连串的动作似乎都由一支指挥棒精心牵引着向一个预定的方向运行。名不见经传的哈啤一下被这场激烈的股权争夺战推到了舆论的焦点。 虚虚实实老东家 在SAB于2003年6月进入之前,中企基金是哈啤的第一大股东。而尽管中企基金已将其所持有哈啤的全部股权出售给SAB,但这位非股东对哈啤的影响力却并未减弱,甚至直至今日,这位哈啤的老东家似乎都还未真正谢幕,它在哈啤一连串的优美运行中有着非同一般的作用。 这家成立于1994年的基金,在国内并不为人熟悉。但中企基金是第一只中外合资的基金,发起人包括欧洲列支登士敦银行、中国华夏证券公司、韩国大宇集团、美国富达远东基金、亚洲发展银行以及香港太阳集团等国内外金融及商业机构。在2001年前后,太阳集团控股基金管理公司52%,因而也成为哈啤的最终控制者。 作为一家财务投资者,中企基金对哈啤的投资获得巨大成功可以说功不可没。当时曾有数家公司希望收购哈啤,但中企基金并无兴趣,他们的目标是使哈啤在港上市。基于财务投资者的身份,中企基金迟早要套现出局,或许也正是这一原因,中企基金对哈啤的投资才表现出了如此大的耐心,2002年6月,拥有百年历史的哈啤终于在香港上市。它既非红筹股,也非H股。这可以说完全遂了中企基金的愿,上市的成功为中企基金寻求退出找到了一个更好的舞台。这在今后对待SAB的策略上就得到了印证。 悲喜SAB 在这次收购战中,最失意的莫过于SAB。从衷情哈啤到入主哈啤再到与哈啤失之交臂,个中自是有着百转千回的悲喜。 SAB于1994年进入中国市场,持有华润啤酒49%的股权,与之建立了中国第二大啤酒集团。2003年,透过中企基金——哈尔滨市政府在香港的窗口公司,SAB购得哈啤29.6%的股权,成为其最大股东,并与哈啤签订为期三年的“独家策略投资者协议”。 对于为何会在众多投资者选中SAB,中企基金有着更深一层的考虑,“他们认为只有与SAB合作,哈啤才可能结束在东北啤酒市场上与华润啤酒无休止的竞争,一统东北。”知情者如此说。因为SAB拥有华润啤酒49%的股权,如果与华润分家并获得其在东北啤酒市场的资产,然后将之注入哈啤,那么哈啤雄霸东北啤酒市场当然也就指日可待。 然而,去年夏天,当SAB成为哈啤第一大股东的时候,就曾发表声明称,收购哈啤的目的就在于整合哈啤与华润。这对一直以来都把华润视为死敌的哈啤来说当然不可容忍,SAB与哈啤管理层的分歧越发严重了,而且这种战略上的分歧显然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 而此时,AB突然出现,还没等SAB从这一戏剧性的变化中回过神来时,哈啤却毫不念旧情地结了新欢。 半路杀出的程咬金 很难说清是早有预谋还是机缘巧合,AB的突然参战无疑使得SAB与哈啤管理层的关系雪上加霜,而选择在这个时候加入当然也是博取哈啤芳心的最佳时机,果然AB以出人预料的霸气取得了决定性优势。其收购报价为5.58港元,SAB收购报价仅为4.3港元,这之间整整低了1.28港元。AB花如此巨资收购哈啤究竟意欲何为呢? 实际上在这场始自2002年的哈啤股权收购大战中,AB和SAB都曾对哈啤大感兴趣,只不过后来被SAB捷足先登。 AB公司在世界啤酒业排名第一,进入中国后,在武汉经营独资啤酒厂,生产百威啤酒,现持有中国最大的啤酒商青岛啤酒9.9%的股份,计划未来几年内将持股比例提高至27%。但AB在国内唯一的生产厂家百威啤酒明确定位于高端市场,其能力不足以支撑全面覆盖高、中、低端市场。而另一个AB参股的品牌青啤鉴于自身所处的定位,也是主打中高端市场,因此AB“喝”下哈啤的意图正是要在中低端市场打造一个品牌。 已鏖战啤酒业数年的华润啤酒当家人王群也认为,AB在国内有百威,又与青啤联手,但在庞大的中国市场,它现在需要的是一个主流品牌,一个大众化的品牌,哈啤就将扮演这个角色。而这恰恰与哈啤管理层打造哈啤品牌的意图不谋而合,于是两情相悦成为理所当然。 AB能够出人意料的成功收购哈啤还在于其避实就虚的高明战术。当SAB提出对哈啤的收购要约时,AB却并未发出反收购要约,提出更高的反收购价格。而是宣布了一项计划,与中国哈尔滨市政府设立城市发展信托基金。AB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斯多克(Patrick Stokes)还表示,这一地方发展基金的设立“相信能回馈当地社会”,“对哈尔滨市的经济发展及哈尔滨市民有极大的裨益。”此举的用意无疑是要增强与哈尔滨地方政府的关系,并以此增加其在哈啤控股权争夺战中的筹码。 AB夺魁是众望所归? 哈啤争夺战终于结束了。然而这场争夺战似乎却不能简单地判断谁输谁赢。 短短一个月激烈的竞购使得哈啤晃出了双倍泡沫—市值翻倍至60亿港元。显然无论是谁收购,哈啤都是真正的受益者,再看周围相关的商家谁又没有在这场争夺战中赚得盆满钵溢?即便是失意的SAB在本次收购中也获得9.21亿港元的账面收益。还有市场人士指出,SAB公司可以将资金投入与华润创业(0291.HK)合作的华润啤酒,与哈啤及青岛啤酒(0168.HK)继续周旋。即使不把这笔钱放在国内投资啤酒,也可用在美国本土之战上。 而对于此次出高价收购哈啤的AB,也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从短期看确实不值,很不理性,但AB原来在东北基本上没有地盘,其策略伙伴青啤也未能打开东北市场,所以相信AB的策略是先拿下市场,这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况且,此举还可打乱对手SAB的布局。 而总部设在美国的美全球投资管理集团更是在这场世界两大啤酒集团争夺战中坐收渔人之利。该集团同意将哈尔滨啤酒约7%的股份以每股5.58港元的价格出售给AB,这是迄今为止收购哈尔滨啤酒股份的最高出价。 在皆大欢喜的结局里,一切似乎都应当归于平静。 并非终结 当持续数月的哈啤争夺战终于落幕之时,又出现一个富有戏剧性的结局:曾经为国有企业的中国第四大啤酒制造商哈尔滨啤酒公司申请退市,蜕变为一家外资背景的私有公司。 事实上SAB的退出令中企基金管理层相当失望,在他们看来,东北啤酒市场从此将继续以哈啤与华润的争斗为主旋律,SAB尽管从哈啤股权交易中获得巨额利润,但却丧失了以东北为基地在中国发展的机会。 AB“喝”下哈啤已在东北啤酒的中低端市场布下一枚重要的棋子。东北地区是华润的大本营,华润啤酒占据32%的市场份额,哈啤占据30%市场,收购哈啤之后,AB最重要的收获不在于产能的增加,也不在于获得了哈啤这个在中、低端市场非常强势的全国第四大品牌,而是得到了哈啤在东北地区的销售渠道。然而,AB尽管实现多年夙愿,但要想占领东北市场又谈何容易! 可以肯定,收购并没有改变国内啤酒的三强格局,而且刚刚败北的SAB又怎能善罢甘休?而外资啤酒巨头要“喝”中国啤酒的大幕才刚刚拉开,下一个哈啤的到来或许并不遥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