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贫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6日 10:44 《中国经济周刊》 | |||||||||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扶贫办主任刘坚日前坦言,2003年全国未解决温饱(人均年收入637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不但没有减少,反倒增加80万。这是改革开放后25年来中国绝对贫困人数首次出现增加。一时之间,中国的温饱问题似乎又成为公众注目的焦点。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去年中国经济全年的增长率高达9%,并连续两年成为世界最大外商直接投资国。而中国经济总量早已雄居世界第三,许多产业的单项产品生产指标持
于是一个让人困惑的矛盾问题出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为何使贫困不降反增?中国真的就那么缺钱或是缺粮?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经济总量庞大的现实来看,返贫现象显然不是在经济总量和速度上出了问题,而是另有隐情。这个隐情究竟是什么?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是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严重不合理所致。 众所周知,中国的储蓄结构呈现“二八现象”---80%的存款是属于20%的人。与此同时存在着一个消费上的“二八现象”—其中20%的人不用消费,而只占存款20%的另外80%的人消费不起,于是和投资与出口两驾马车相比,消费成为多年来无法真正拉动经济增长的短腿。但投资相当大的比例属于国家投资,其中大部分是国债投资。至于民间投资,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银行贷款,而非真正的民营资本,这使投资结构也表现出不良状态。而出口的实质利润点过去由于盲目追求外汇积累而偏低。 由于上述原因,我国劳动力成本(即得到的劳动报酬)与其价值本身和创造价值量相比,明显不合理。这些劳动力大部分属于刚刚或刚够解决温饱问题人群,其中的农民工和农民则又表现得最为突出。统计表明,2003年全国绝对贫困人数增加的80万人中绝大部分是农民。10年间,农村平均收入与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收入比例,从1992年的2.45倍扩大到了2003年的4.12倍。 贫困人口增加,显现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缺乏统筹城乡发展与区域发展的问题。而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缺乏可持续发展观念,造成资源枯竭与环境破坏,也是罪魁祸首。更不用说,农村缺乏最低社会生活保障,而农村税费负担较重的情况下还大量存在“三乱现象”,使农民的生存状态恶化。 现实表明,中国农民一年真正可支配的现金收入仅为1000元左右。占全国人口的2/3的中国农民,商品消费却仅占总数的1/3。如果不尽快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扩大有效需求,全社会再生产的环节无疑都会受到影响。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的下半年经济工作十大重点中,第一点就强调,要继续加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而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姚景源在7月15日举行的“第三届世界华人论坛”上也直言,三农问题和就业问题已是长期困扰中国经济运行的两大“症结”。中国目前尽管处于一个新的创业机会时代,但创业机制不健全和创业软环境不理想也抑制了其低成本实现,从而难以推动就业扩大。 从这个层面上说,中国目前的贫困,更大意义上是一种“不贫而困”的状态。“不贫”的是经济总量,而“困”的是经济结构的不协调不合理。可以预见,只要此结一解,贫困自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