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之下私营企业家为何降低了信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5日 20:37 经济观察报 | ||||||||||
文钊 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二季度全国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31.5,比一季度回落7.4点,如果剔除去年“非典”因素影响,实际值同比去年也是回落的。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在各类所有制企业中,国有和集体企业信心指数下降幅度较小,私营企业家信心指数回落幅度最大,比一季度回落了14.1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公布调查结果的同时,也正是我们认为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的时候。理论上说,宏观调控取得成效,意味着中国经济大起大落的风险大大降低,企业家因而可以稳定地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红利,规避经济周期波动对企业的影响,这对企业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为何在这个时候,企业家,尤其是私营企业家信心指数却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 宏观调控本身并不能成为影响企业家信心的原因,甚至从保持经济平稳发展这个调控目的看,政府与企业家的立场是一致的。但是现实告诉我们,这一次的宏观调控确实对企业经营产生了影响,一些民营企业面临信贷等多方面的困境。企业家信心指数是根据企业对外部市场的经济环境与宏观政策的认识、看法、判断与预期而编制的指数,反映的是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环境的感觉与信心。 中国经济目前仍然处于新的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对中国企业来说,对前景的预判离不开这个背景。因此,可以认为,短期政策环境的变化更能影响目前企业家对未来的判断。据此观察,过去一段时间,宏观调控中的某些政策指向,以及在操作层面出现的问题,让企业家对未来政策走向有些摸不准,这种政策层面的不确定性挫伤了企业投资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其对未来的判断。 新华社日前的报道说,据一些地方反映,信贷急剧收缩后,一些银行为完成下达的任务,对部分限制行业贷款不分青红皂白“一刀切”,对农业、高科技等产业也不增发贷款,有的还催促企业归还未到期贷款,有的甚至把企业的流动资金用来归还贷款。企业普遍感到资金紧张,部分企业因一时急需,不得不求助高利贷。同样,在治理投资过热的过程中,一些地区不能区别对待,甚至进一步强化审批,抬升民营企业进入新领域的门槛。 与之对应的是,信贷要支持私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倾斜政策,一时之间不再有人提及,期待中的市场准入目录和规范也没了音信。这些现象,使得相当一部分私营企业家认为,我们在市场准入等方面确定的一些原则可能正在后退。比如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曾经明确,开放所有竞争性市场领域,而一些调控手段客观上造成的后果是,一些没有开放的领域,开放的步伐在放慢;一些已经开放的领域,大门有重新关上的迹象。一些民营企业家因此担心,本来在政策环节已经没有疑义的改革宗旨,在实际操作领域有可能后退。这种看法虽然有过虑之嫌疑,但是,这与中共十六大之后,舆论普遍认为民营经济迎来了新的春天的看法,确实有很大的差别。 而且,在舆论界和学术界,当前确实也出现了一种观点,认为以当前的情势,改革应该让位于宏观调控。但实际上,当前宏观调控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其实是改革不够彻底,或者是改革尚不够深入所致。现实情况则是,一些改革措施迟迟没有出台,政府层面又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这也加重了民营企业家的担心。比如说,投资体制改革草案,去年底已经通过国务院审议,并且获得原则通过,但是半年过去了,改革一直没有向前推进。有舆论认为,原因在于这个改革所提倡的核心思想是落实企业的投资自主权,进一步削减行政审批,为民营资本松绑。这与当前宏观调控的趋向显然不同。抛开这种猜测是否有道理不谈,我们确实没有见到政府相关部门有一个明确说法,民营企业家因此有顾虑,也在情理之中。 与此相类似,去年就传出消息说发改委将出台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今年两会期间,厉以宁教授曾经代表全国政协提交了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报告,有关部门也曾动议将联合准备起草相关文件,但这个文件至今没有下文,如果说这是工作程序上出了问题,恐怕没有很强的说服力。 同时,私营企业家信心指数之所以下降得很厉害,跟历史也有很大关系。因为在私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确实经历了政策的多次变化,在不断获得承认和认可的过程中,也经历了不少次的政策反复。尽管从趋势而言,反复并不代表主流,但有此经历的民营企业家们,在这样一个敏感时期有过于敏感的看法,也确实可以理解。我们不能因此觉得民营企业缺乏对宏观调控的理解能力,对风险的抵抗能力。 当前对于化解民营企业家的种种心结,并没有立竿见影的做法。但是,至少从政策层面上,政府应该给予民营企业家一个稳定的预期,这个预期的核心应该是: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步伐不会停止,对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支持不会改变,政府对自身改革的决心和力度不会改变,这是恢复企业家信心的最好的良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