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矿床两个采矿证风波”告诉了我们什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3日 00:57 中华工商时报 | |||||||||
本报记者 张志勇 “一个矿床两个采矿证的风波闹到今天这样一个地步,既在人们的情理之中,又在人们的预料之外。其道理很简单,现实的问题常常比记者了解到的东西要复杂得多,而且很多问题是在变化中,并在事后的“人为的各种因素不断地变化。这样就使得原本很简单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简单的问题,为什么非要“人为地搞复杂了呢?显然这样就可以把已有
张宝山在吉林的投资遭遇所反映的问题很清楚,在一个直径不到300米的小山包上,有两个采矿证的企业,如同时开采存在十分严重的安全隐患,这是不争的事实。而张宝山对吉林省国土资源厅发给地质六所的采矿证的质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一采矿许可证的发放,违背了国土资源部发的174号文件,是不合法的。然而就是这样两个十分明确的问题,被媒体公开后,吉林方面所得出的结论正好相反。尤其是在国务院领导对此事作出批示后,在要求查明真相,加以解决的前提下,吉林组成了联合调查组,而联合调查组的结论仍是和事实相反,并做了大量的解释,还对不执行174号文件找出种种理由。这实在令人费解。而且联合调查组把原有的问题转移到可把张宝山“扫地出门?的问题上来,认定张宝山和“多种经营分公司?的合作经营是不合法的,把投资合作认定为非法转让采矿权,同时还认定三岔子钼矿是越界开采。这就使得张宝山所反映的问题复杂起来。吉林联合调查组的认定具不具有法律效应,其法律依据是什么?这就使原本很明确的问题,转移到另一个问题上来。这使我们看到行政机关要懂法、学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这场风波中,张宝山在吉林延吉的2400万投资仿佛都不重要了,没有人去考虑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对私人财产的尊重及保护,张宝山面对这样一个局面只能是“欲哭无泪?。张宝山何尝不想用法律的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益,但他深知在“人家?的地面上不知会遇到什么样的“灰色地带?。同时他和“多种经营分公司?是投资合作关系,三岔子钼矿采矿许可证的采矿权人是“多种经营分公司?,这就使得张宝山在此事件中的法律关系又处于“从属?地位,让他更是“进退两难?。 记者在对张宝山所反映的情况的调查采访中,遇到了重重阻碍。在采访吉林省国土资源厅一位副厅长时,这位副厅长和记者完全是在做一种“捉迷藏?的游戏。写的稿件传真到吉林省国土资源厅核实,吉林方面采取两招应对舆论监督。一招是由吉林省国土资源厅负责宣传的同志给新闻单位打电话,声称要追查什么“假记者?,试图以此阻止稿件发表;其二有人来到北京用不正当手段给记者“做工作?。稿件见报后,吉林省国土资源厅的同志又跑到报社,说要集体上访,以此给报社施加压力。用这些办法和手段来对待媒体的舆论监督,实在是“煞费苦心?,但靠“闹?的办法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地质六所隶属吉林省地勘局,该局的局长就是省国土资源厅的副厅长。而在吉林成立的联合调查成员中,就有负责发放采矿许可证的处长。这使记者想一句话:又吹哨,又踢球,准赢。“市场?中出现的经济问题,权力是不能主导市场的。而用行政手段的办法也不能解决市场中的经济问题。权力是不能越界的。 日前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联合调查组认定地址六所的采矿证是合法的,所以地质六所已于7月6日开始在矿上动工修路。 7月19日,记者从吉林延吉方面了解到,地质六所已在当地法院告“多种经营分公司”越界开采,并要求赔偿经济损失120万元。张宝山还成为第二被告。这就使得这场“风波?更加荒唐可笑了。据说此案将在8月2日开庭审理。难怪和张宝山合作的“多种经营分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邓长俊说:张宝山在我们这里是陷进去了。 对“一个矿床两个采矿证的风波,本报将继续对事态的进展保持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