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局不应当“掮客”征地“染指”土地利益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2日 16:21 新京报 | ||||||||||
一张白纸就能换34亩耕地,这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但当你知道当地国土局就是这次征地的“掮客”的时候,你便会疑虑顿消、豁然开朗的。 今年1月11日,福安市坂中乡坑下村在没有征得全体村民同意的情况下,就与福安市国土资源局签订了《征用土地协议书》。据称,这些征地是用来建砖厂的,砖厂是按每亩10多万元的价格与市国土资源局签订的购地合同。(7月19日《人民日报》)
这是明显的违法征地行为。就连身兼国土监管职责的福安市国土局也承认“这块地确实是未批先征”,那么人们不禁要问,国土局为什么滥用职权、枉法操作,执法犯法,积极主动地进行征地呢? 明眼人一看便知其中的猫腻。在这个“未批先征”事件中,福安市国土局已经不仅是国土监管的角色了,而兼具了其他多种角色,其中之一就是国土局已经成了这个征地事件中的“掮客”了。事实非常清楚,真正的用地单位是以每亩10多万元的价格从国土局购得土地的,而国土局则以每亩地3万元的补偿标准支付给失地农民,国土局一转手就从中赚取了三分之二以上的土地差价,高达250万元,而失地农民获得的补偿才只有100万元。土地转让的大部分收益都进入了福安市国土局的腰包,当然有很高的积极性,甘冒违法的风险也在所不惜了。 这个典型事件充分暴露了我国土地管理体制之弊。那就是,作为政府执法机关的国土管理部门决不应染指经济利益,更不应将所监管的国土资源当成手中交易的资本,否则,国土局必然为金钱所动,成为资本的奴隶,从而丧失基本立场,造成角色错位,由监管国土变为经营国土,违法违规征用土地成为不可避免。 此事还暴露了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倾向,那就是程序倒置,先斩后奏。这个问题近年来可以说是土地征用中的一个痼疾了。笔者认为,问题的形成主要缘于先斩后奏每每都能得逞,其背后的原因就是以避免造成更大损失借口下的执法不严和执法疲软。事实上,不仅“生米做成熟饭”后就能顺利得到认可,而且违法违规批地的官员也得不到应有的法律制裁,这使得许多地方的政府及其官员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不能止步。 今年以来,我国进一步强化了“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加大了执法和问责力度,使一些违法违规批地得到纠正和遏止。有消息说,下半年我国继续推行土地审批中的“高压”政策。固然,在这个大背景下,违法违规批地现象可能会销声匿迹,但从以往的经验看,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多种形式的阳奉阴违,防止违法征地成为一股“暗流”,彻底打破个别地方政府和领导对“先斩后奏”模式的侥幸企盼和美丽幻想。 总之,“一张纸换30多亩土地”事件击中了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许多软肋,我们应高度重视其中的苗头和倾向,真正管住管好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 □李克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