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巴曙松 > 正文
 
挥别通货紧缩的序幕已经拉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1日 18:29 中评网

  三年多来,中国宏观经济界讨论最多的词汇,应当是“通货紧缩”;在对通货紧缩依然莫衷一是的争论中,从2003年开局以来令人惊喜的一系列宏观数据看,中国经济挥别通货紧缩的序幕已经拉开,内需主导的自主性增长正在带动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启动。

  观察通货紧缩的走向,首先当然是看物价。中国经济的升温已经初步驱散了通缩的严寒,我国物价连续下跌的势头终于得到遏制。进入2003年以来,居民消费物价就开始转负
蔡依琳演唱会票价1元? 索爱K700c新上市1元拍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为正。与2002年同期相比,今年前2个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平均上涨了0.3%。不过,也许从分类物价指数的变化情况看,现在就宣告治理通缩的胜利还还有些为时过早。原因在于,今年推动物价温和上涨的主要因素为食品价格、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和能源价格,而这些价格的上涨大多具有偶然性和随机性,但是,如果综合考察其他各项宏观指标,那么,我们至少可以断定,中国经济挥别通货紧缩的序幕已经拉开。

  从支持2003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看,可以说支持2002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因素今年都还将存在,因而直观的判断是今年国民经济的增长潜力不应当低于去年。不过,今年政府又将经济的增长目标定为7%,明显低于去年水平。在政府谨慎的增长目标之下,中国经济2003年开局几个月的增长态势就显得尤为重要。

  2003年初的宏观经济表现,确认了2002年经济增长不断向好的基本走势,工业生产出现了多年没有出现的告诉增长态势,其中重工业的增长又明显快于轻工业,这通常是宏观经济步入复苏阶段的先导性指标之一。1-2月份,重工业生产比上年同期增长19.7%,而轻工业则增长14.4%。纵观2003年以来的高增长行业,除了受出口影响较大的纺织工业外,通讯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冶金工业等都属于重化工业,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复苏的过程中,这些行业也获得了充足的来自国内和国际市场需求的支持。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今年头两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520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7.5%。与历史数据相比,1995年我国GDP增长率高达10.5%,但是从前2个月的工业增长情况看,今年比1995年同期的水平还整整高出了4个百分点。今年经济启动速度之猛,由此可见一斑。

  从三大需求看,固定资产投资无疑是推进经济快速增长的最强劲发动机。1-2月,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达32.8%,达到了1995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即使按月度累计增长速度看,也为1995年以来次高水平,仅低于1995年3月的37.2%。根据我们的分析,今年前2个月推动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因素:首先是外资的因素。全球不少发达国家正逐步退出一些传统的制造业,而中国在制造业方面的比较优势有力地吸引了这些产业向中国转移,这个产业结构转移和调整的过程正好成为推动投资增长的重要推动力,1-2月份,外商及台港澳商投资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20.7%,是增速最为快的企业部分。同时,美伊战争阴云及其导致的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也促使大量国际资本迅速转移到中国市场。1-2月,外商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五成。第二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快速增长的民间资本。尽管国家统计局还没有对外公布有关民间投资的数据,但是从有关经济指标的蛛丝马迹中可以完全感受到这一点。

  与此同时,国内消费形势稳中趋好,也是经济加速好转的一个重要成因。前2个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比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9.2%,增幅高出0.7个百分点。至2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已经连续6个月在9%以上,标明我国居民消费已经回归到了历史正常的增长轨道。按国家统计局的解释,推动居民消费增长回升的主要因素是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这包括:(1)过去,一般家庭很少光顾宾馆饭店,今年的餐饮营业收入却有了两位数的增长。(2)旅游休闲消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今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国接待旅游者人次和实现旅游收入增幅均超过了一成。

  2003年以来银行贷款的空前迅速的增长既是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反映经济复苏的一个参考指标。2月末,狭义货币M1比上年同期增长18.8%,增长比上年同期高7.9个百分点。与此相呼应,银行信贷投放明显加快。2003年前两个月累计贷款增加4517亿元,同比多增加3645亿元,这远远超出近年来同期多增500-800亿元的水平。一向以“稳健”为基调的货币政策,今年的表现确实相当积极。这无疑是对今年以来经济增长的一个有力的金融支持,同时,考虑到银行业内部风险控制的增强,商业银行积极投放贷款,在一定程度上是经济复苏阶段企业贷款需求强烈的客观反映,今年前两个月的贷款投放中以企业经营所需的短期贷款和中期的流动资金贷款增长最为明显,包括在中长期贷款之内的居民部门消费信贷增长也十分迅速。

  与投资和消费乐观形势有所相同的是,今年的外贸进出口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因素,特别是2003年1月份我国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贸易逆差。对此现象,通常的解释是由于我国在国际石油价格因美伊战争因素影响而大幅上升的时候进口了大量的石油,从而导致了进口费用的快速增大。虽然我们可以无需担心这些逆差会形成大的问题,因为2月份我国已经再次实现了贸易顺差,总体贸易逆差已从上月的12.5亿美元下降到了2月的5.7亿美元,而且估计最快到3月份,总体贸易逆差就会消失。但是,总体贸易逆差能在连续几个月内都得以保持,这一现象本身已经足以让人去反思:WTO效应对我国外贸格局的影响是否开始显现?贸易顺差的减少甚至消失,是否会成为一种常态?

  当然,即使考虑到外贸等不确定因素,那么,在外贸总规模较大的情况下,顺差或逆差如果只在小范围内变化,对整个经济的发展态势基本上不会构成显性影响。在亮点迭出的2003年以来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数据面前,我们基本可以作出一个结论:中国经济挥别通货紧缩的序幕已经拉开,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在有力地展开。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