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国有银行注资改造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1日 12:27 中评网 | |||||||||
两大国有银行注资改造的五大“改革效应”与有待观察的五大趋势 国务院日前决定对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造,并决定动用450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等为其补充资本金。从整个国有银行改革的进程看,这表明我国对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实施全面改革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
一 中行和建行的改革启动对国有银行改革的一个新突破和新起点 此次实施改制,实际上是对国有银行改革的一个新的突破、新的起点。长期以来,金融改革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中相对来说较为滞后,而金融改革中又以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最为滞后。如果说在早期试图尝试新设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通过增量的改革来触动国有银行的改革、施加“外部压力”的话,那么,现在看来,这种改革思路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事实证明并不能真正有力地推动国有银行转向商业银行。因之,此次中央决定注资450亿美元外汇储备资金对两大国有银行进行改造,既是对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有关对国有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内容的一个落实,也具体考虑到了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银行体系中一直仍占有支配性、主导的地位,所以必须还要从内部、从治理结构上加大力度全面改革和完善。以此次注资为新起点,预计一系列围绕国有银行改革的举措必然会相继推出,使得国有银行改革成为2004年中国金融改革的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所在。 目前,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这次通过外汇储备进行的注资,而应当将其放到整个国有银行改革、国有银行清除历史包袱的大背景下来把握。实际上,无论是1998年我国对国有银行进行了不良资产的剥离改造,还是这次通过外汇储备直接注资,目的都是清理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包袱。此次国务院决定对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造——动用450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等为其补充资本金,两大银行各占225亿美元,总计折合人民币约3800亿元,力度是非常大 的。这个方案法至少表明,对于国有银行因为历史形成的资产包袱、遗留问题,特别是在中国特定的转轨时期国有银行承担的改革成本,在国有银行目前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和经营成本很难消化的情况下,必须由政府以不同的注资形式进行处理。 如果说国有银行下一步引入战略投资者、乃至在资本市场上市是邀请客人的话,那么,目前支付的这笔费用,实际上是清理垃圾的费用,清理国有银行这个大的房子里因为历史原因形成的不良资产的垃圾,迎接客人的到来。 二 新的注资方式为国家外汇储备的高效率运用探索一条新的途径 那么,为何此次动用的是国家外汇储备,而不是国家财政资金或是发债等办法? 从理论上分析,之所以没有考虑财政注资,是可能考虑到财政的压力,而且在中国的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当前的这种形式也为国家如何更好的利用巨额的国家外汇储备探索出一条新的途径。尽管实际效果还有待观察,但是至少是一种探索。近年来,中国的外汇储备大约以每个月约100亿美元的速度增加,怎样合理地、高效率地利用这些外汇储备,而不是仅仅是买美国的国债或获取非常低的国际市场存款利息,都是近年来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探索外汇储备运用的多种途径,实际上也是国际金融界共同关注的一个课题。目前中国运用外汇储备进行股权投资的做法,其实也不独中国大陆这样做,实际上包括新加坡、中国台湾省都在做对外汇储备的多样化投资的尝试,只是比重有大有小,新加坡的比重要高一些。我国此次直接用外汇储备注资国有银行,也是一种新的尝试。 三 当前的注资和不良资产清理的时机非常恰当 从目前的趋势看,国有银行改革的步伐肯定是在加快,这既是中国金融体系稳定的要求,也是中国在2006年开放银行业之前的一个重大动作。值得肯定的是,选择当前的这个时期加大对银行不良资产的清理力度,实际的选择上是值得肯定的。 理论上说,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状况与经济周期的关系十分密切,在经济下滑时期,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往往是越清理越多,而在经济的上升时期,清理起来的难度相对就较小。1998年中国大规模地清理银行不良资产,时机的选择上就有值得商榷的地方。相比之下,这一次时机的选择比较合适。 实际上,在在当前我国经济的高增长阶段、上升阶段,政府选择这样一个时机注资启动国有银行改革,清理不良资产,资产包袱不是那么重,银行的赢利能力比较强,便于资产结构的调整,是非常合适的,与1998年经济紧缩阶段对银行不良资产是“越清理越多”的状况会有不同的效果。 应当说,注资只是这个改革步骤中的一步,如果要想把国有银行真正转变成商业银行,还需要按照上市的要求,对国有银行内部的不良资产继续进行全面清理,完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治理结构,在新的银行条件下防止它出现新的不良资产的增量,保证它新注入的资金要有良好的收益、回报,这都还需要有新的相应的一系列制度、措施来配套,比如内部的激励机制,内部的风险控制、绩效考核,以及战略定位等。 这次注资,不会是说是一次“免费的午餐”,而只能说是最后一次“晚餐”,为上市做好前期的准备。政府注入的资金,不能仅仅是买来一堆不良资产,而应当是买来一个新的高效率运用储蓄的新机制。 四 中行和建行的率先改革将产生五方面的积极影响 初步归纳起来,此次中行和建行率先启动改革,可能产生以下5方面的积极影响:一是可以切断历史包袱对两大商业银行改革的制约,在银行市场形成新的竞争格局。以前曾经尝试也期望国有银行靠自己内部管理完善,靠内部的经营能力慢慢消化历史形成的包袱,但事实上庞大的不良资产包袱不但拖累4大银行,还使得难以在客观上对国有银行的经营状况进行一个客观的评价考核。通过注资和一系列的改造,可以使中行和建行先行一步,同时在中行和建行的改革改组中证明行之有效的举措,也完全可能在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借鉴实施,从而对整个国有银行的改革发挥积极的示范作用。 二是可以扩大银行对于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通常来说,不良资产的下降会带来银行贷款投放能力的上升。这次通过大规模注入资金,再配套相应清理不良资产的措施,对于增大国有银行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是非常有利的。这也正是国有银行积极调整资产结构的机会。 三是意味着探索出一条多元化、高效率地利用外汇储备的新的途径。 四是随着这样注资改造国有银行,与其说政府是花钱为这些不良资产“买单”,不如说是花钱给国有银行买了一个新的机制。 五是将增大国有银行的透明度和公众监督的力度。商业银行的业务运作涉及公众的利益,应当象监管上市公司一样地进行信息披露的要求,但是实际上此前许多国有银行的经营数据常常列为机密,市场难以及时准确地获得,通过此次改组提高国有银行的透明度,无疑为公众的监督创造了条件。 在这一点上,中银香港在海外的成功上市,也为此次改造两大国有银行,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样本。从中银香港的做法来看,在上市之前对不良资产进行及时清理、再配以大规模业务的整合,进行积极的内部改制、改组,能极大地促进银行内部的治理结构和金融资源的使用效率,并促使一个传统的国有银行转向遵循现代资本市场规则的、透明度更高的现代商业银行。 五 五个方面的发展趋势还有待观察 目前,在一系列关于国有银行改革的重大举措中,目前主要公布了注资的计划,实际上要将国有银行转变为现代商业银行,还必须要有银行内部治理结构、外部监管等方面的配套措施。从发展趋势看,还有几个方面的趋势和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观察: 第一,要观察中行和建行率先改革之后对于中国的银行市场结构和竞争格局可能引起的变化,特别是对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的改革的促进作用、以及对其形成的外部竞争压力、对待历史包袱的态度等的影响; 第二,要考察此次中行、建行改革对于信贷投放的影响。中行和建行的改革影响到中国的银行市场的相当大的市场份额,而建行和中行的信贷行为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整个信贷供应量的波动。例如,加大清理不良资产和注资无疑会提高中行和建行的信贷扩张能力,但是如果在注资之后实施严格的资本充足率监管,又会使得资本充足率成为其资产扩张的一个严格的制约,究竟影响如何需要进行谨慎的情景模拟和测试,并在货币政策层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三,要考察此次动用外汇储备注资国有银行对于金融市场的影响。动用外汇储备注资国有银行,在中国来说是一个大胆的创新和尝试,究竟会对金融市场、特别是外汇市场形成什么样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例如,将外汇储备注资到国有银行之后,即使国有银行不将这些注入的外汇结汇,其实也完全可能通过加大外汇贷款投放、而企业将外汇贷款结汇等形式,使得注入的外汇储备又转而回到外汇市场,央行又被动地需要动用基础货币进行购买,此时应当注意对货币供应量的相应调节。 第四,要考察新注入的资本的赢利能力。实际上这涉及到国有银行领域的国有资本如何保值增值的问题,如何建立合理的资本增值考核指标、如何通过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的方式、公开透明合理的程序来选聘国有银行的经营管理层,都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实际上这些问题与当前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正在进行的工作十分类似。 第五,要考察注资之后的股权多元化进程。注资之后,必然伴随着不良资产的清理和股权的多元化,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对所有社会资本一视同仁,而不能片面强调吸引外资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