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盛洪 > 正文
 
在历史中理解经济自由主义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19日 13:47 中评网

  盛洪

  自由主义是个令人困惑的概念。当你和一个美国人谈自由主义的时候,他可能会说自己就是自由主义者,但他的主张是什么?在他说自己是自由主义者时,他的主张可能是不要政府干预,也可能是主张政府干预。因此哈耶克在《自由宪章》一开始就对"自由主义"的"自由"一词进行了辨析,因为它有歧义,不得不做辨析。后来这个词传到中国来,其涵
千件数码产品1元热拍 新浪点点通个性smsDIY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义更加混乱了,所以我们要慎用"主义"。我一直都很赞成多研究一些问题,少谈些"主义"。那么我为什么要用"经济自由主义"这个词呢?应该说它不是一个符号,也不是一个混乱的名称,而是有其确定含义的,是一种经济理论的学说。

  大家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速成经济学。经济学教科书很厚,充满了公式、定理、符号,这很令人头疼,尤其是令没学过经济学的人头疼。把这些都记住,你只学会了一半;把我讲的经济自由主义或自由主义经济学学会了,你就全掌握了。其实它也很简单:政府少管点事。社会上出现了问题,我们的第一反应应该是政府不应该管,应该由社会的自发形式如市场来解决;再进一步,若这种形式解决不了,我还会想到其他形式,如家庭、宗教、道德,实在没办法了,才去找政府解决。这是最简单的道理。很直观的解释就是:人是趋利避害的,为了我自己的利益,我会通过我自己的行为自动进行调整。

  另一个含义是动态含义。人类历史上有制度变迁,那么这种变迁是怎样产生的呢?经济自由主义认为这是自然的选择,而不是人们有意地构造、设计的制度。这是非常简单的常识但却是非常宝贵的。我们把它当作基本的常识信念牢记心中,自发地抵制那种由人类理性设计一种制度,然后由人类去执行的设想。实际上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是在30年代计划经济如日中天时提出经济自由主义的,而到了80年代,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纷纷放弃计划经济,进行改革,这说明了一点:那就是经济自由主义的胜利。但这种胜利也使经济自由主义变为一种思潮,它风靡了全世界,也风靡了全中国,成为一种主流思潮或主流思想。而一旦一种主流思想或信念变为主流的意识形态之后,它就有很大危险了,它就可能意识形态化了。当然,"意识形态"这个词在这里是一个中性词(用简单的词易于理解,这是好的一面,但另一面,过于简单的话,就会同其真正的信念、道理偏离)。

  所以要区分两种经济自由主义。一个是学理上的经济自由主义,包括人的经济自由,即政府少干预;还有一个是被意识形态化了经济自由主义,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威胁,它带来很多问题:篡改了自由主义的基本精神,导致了混乱,危害了经济自由主义本身,造成对自由主义精神的偏离。

  自由贸易是西方高举的一面旗帜,是一杆道德的大旗,但自由贸易也伴随着坚船利炮、殖民政策,伴随着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血和泪,所以有人认为它虚伪。反过来一些人则把中国或其他国家的市场化改革视为帝国主义的阴谋,这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其实这些主张都是对经济自由主义的混乱认识。这一理论的历史命运、兴衰是很复杂的。我们讲经济自由主义,不能把它放之四海而皆准,要做细致的探讨,要把这样一个非常漂亮的理论放到历史中去考察。

  对现代史的描述有很多神话,尤其是关于西方崛起的神话,这些神话被西方作者反复描述,成了很多人,甚至包括中国人、东方人,信以为真的东西。其中一个重要的神话就是西方是靠自由贸易发家的,西方的自由贸易是靠质量更高,成本更低的产品,打败了其他国家,统治了世界的。这是一个天大的神话。马克思最初以为,鸦片战争以后英国的棉布会充斥中国市场,后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他引述一个英国商人的信,说明实际上英国当时棉布的生产成本比中国的高。中国的家庭生产成本其实比初期的大机器工业要低。那么按自由贸易的理论,工业革命就不会发生。这是一个悖论,一个历史公案。

  那么英国是怎么成功的呢?看一下历史就会知道,历史会揭短。1700年,英国通过法律禁止中国、印度的棉布进口。也就是说,英国是靠关税保证了自己的利润。每国都要保护自己的工业。重商主义一是要增加货币的供给,货币是一种承诺,我收了货币,给别人,别人也收; 16、17世纪只有白银会促进国家经济增长,买的少卖的多,货币就跟着增长,使得国家经济增长更快;二是要借助于外国市场,发展自己的工业,打击竞争对手的工业;第三是增加国力,自由贸易使产品价格下降,但这种好处是分散的;重商主义使手里的白银增多了,集中的货币可以用于军事工业,可以用于军队。重商主义是近代的民族国家实现国家强大的一种政策。

  第二点是战争的后果。战争使一些国家或民族占领了最大量的土地,至今仍处于有利地位。一场战争是英国征服印度,其直接后果是英国对印度棉布强征高额关税(如果印度是主权国家,它就会反征税,但它不是),同时英国降低了向印度出口的关税,这绝不是自由贸易。结果是在30年的时间里印度向英国出口的棉布减少了95%,而英国向向出口的棉布却增加了52倍。这种变化也不是自由贸易的结果,而且歧视性关税使英国的棉纺织业发展起来了。另一场战争是鸦片战争,其直接后果是凡向中国出口的英国产品只征5%关税。但中国比印度强大一些。英国成了印度的主人,从基础上瓦解了印度土地所有制,这样它的所谓低成本就被抹掉了。英国的大机器工业,不是靠自身力量,而且靠坚船利炮,靠重商主义发展起来的。

  这个逻辑很有意思:重商主义就是所谓贸易保护主义,那么能否得出一个结论,如果每个国家都实行重商主义好不好,结论肯定是不好。每个国家都进行贸易保护的话,整个世界的贸易会怎么样,谁也不会得到好处。当然皆大欢喜的是每个国家都实行自由贸易,但遗憾的是,人类历史,从近代到今天应该说几乎没有一天实行全世界的自由贸易,这是一个历史事实。但不少人认为好象是全世界实行了自由贸易,道理何在呢?其实存在一些国家不实行重商主义。

  十六、七世纪,西班牙每年在殖民地开采大量的黄金、白银,作为硬通货,它可以随便支出自己的货币。中国最早发明了纸币,后来这个好方法被政府吸收。后来蒙古人开始印钞票,通货膨胀的别称是"货币蒙古化"。明朝也继承了元的衣钵,后来放弃了对白银的禁令。这恰与西班牙开始殖民美洲、开采白银同时。中国对欧洲的出口是丝绸、茶叶和瓷器,换来的只是白银,但这是当时中国货币体系的基本材料。当时西班牙相当于用一个印钞机来印世界货币,后来英国代替了西班牙。英国在两百年的大多时间里一直是贸易赤字,英镑成了世界货币。美国在相当长时间也是贸易保护主义,后来才走向自由贸易道路。这些国家不提重商主义,但它们有货币霸权。所以实际的世界景象是重商主义与货币霸权的均衡。还有中国和印度很独特,这两国一个是被占领,一个是被战败,是被迫开放市场,它们的血和牺牲哺育了近代资本主义。两个国家在相当长时间内是贸易逆差国家。中国从1864-1948年,只有8 年是贸易顺差,其他时间都是逆差,这是在不停地失血。一国经济发展须伴随货币增长,而中国是在不停地失血,也就是通货紧缩。当时通货是无纸的。还有一个鸦片问题。中国贸易逆差很大一块是鸦片。按经济学看是用鸦片来换货币。有人说损害只有到个人层次才是真实的,比如说我给了你一拳,捅了你一刀这才真实,不存在超越个人的损害,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实际上我眼前的社会是一个有生命的机体,这个社会的血在往外流,表面上看任何个人没受损害,其实社会是在被卡着脖子,在被不断窒息。当然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当机体的生命在不断被窒息时,它里面的细胞会萎缩,甚至坏死。道理一样,当列强窒息中国经济的时候,损害了很多个人,这不需要直接拿刀来杀人。

  实际上一个社会的货币体系是一个血液循环体系,社会通过血管将资源进行分布、运转。这是非常宝贵的东西,但它可能会受到外部的侵袭。经济学一直在讨论这一问题。

  那么最后一个非常基本的原则,在学理上讲,自由贸易真正起作用有两个前提,这两个前提,如果忽略的话,就会误用经济自由主义。

  第一个前提是有一个政府,在进行交易的双方之上有一个政府,保证交易人的安全和市场秩序,两人发生纠纷,政府可以裁决,这很重要,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就会得出可笑的结论,但一般经济学教科书没写这一点,但其中内含了这一点。世界上最发达的市场经济都是有政府的条件下实现的。

  第二点是人民可以自由迁徙。我们国内就是一个直观例子。国内是自由贸易,但不是所有地域人民都比以前更好,绝对不是。自由贸易的结果是东部比西部好,城市比乡村好,那么,很简单,把城市和乡村看作两国的话,城市是顺差,乡村是逆差,这需要有一个补偿,即人们可以从乡村向城市流动,叫城市化,这样心理就可以平衡了。全世界也是一样的。完全实现自由贸易的话,有些地区会富,有些地区就会穷。只要有一个补偿,全世界人民可以自由迁徙,假如不是的话,肯定会有国与国间冲突、磨擦,重商主义会兴起。所以要有这两个条件。考虑这两个条件,有一个界定,在一国之内具备这两个条件,就应包含经济自由主义,就应主张市场化的改革,主张反对政府干预,主张地区间自由贸易,地区间资本流动,地区间人口流动。但到了国际上,这两个条件都不存在,国际社会是一个无政府状态的社会,没有世界政府,实行的是社会达尔文主义,要看哪国政府有实力,和人群中一个人个高、块大是一样的。它给出的人际冲突的解决方法不一定是公正的,那么就得靠国家力量互相抗衡。国际上没有人民自由迁徙这回事,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那么结论是我们当然要推进自由贸易,推进资本在良好管制下的自由流动,同时,要极力主张人口自由流动。这时国家力量要被重视,但绝不是用坚船利炮去征服别人,去殖民别人。我是说国家力量要抵抗世界强权,当国家遭受侵害时,有足够的力量去抗拒,也要用国家力量反对外国的垄断势力,这也意味着经济自由主义。

  经济自由主义的基本精神是:小政府、人的经济自由、自然选择,归为一点就是主张竞争,反对强权,反对垄断。这在国内外是一样的,只是具体表现不同。

  (本文为2001年3月16日在人民大学仕奇双周系列讲座上的演讲)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解放军东山岛军演
2003年审计报告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长春人质事件
《十面埋伏》 视频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见证《焦点访谈》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