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盛洪 > 正文
 
交易的产权与产权的交易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16日 10:26 中评网

  盛洪 郭梓林

  郭:对于产权问题,多数人认为要清晰,要多元化,却对产权的交易性缺乏必要的认识。其实,交易与产权的关系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可交易性,是产权的一个重要的属性,它意味着人们在认为交易对自己不利的时候,能够自由退出交易。而我们都知道,退出机制是人们实现博弈均衡的一个重要的机制。进而言之,有效的退出机制充分体现出市场经济的
千件数码产品1元热拍 新浪点点通个性smsDIY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自由和平等精神。正如“梯伯特定理”所揭示的:如果允许自由移民,那么在一般均衡状态下,各国政府所实行的制度将与其管理的人民的偏好相匹配。反过来思量这个结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因为其效率是建立在产权自由交易的基础上,所以,企业的制度一般都能够与其合作者的偏好相匹配。这就说明了交易对于产权制度的意义。

  盛:可交易性是产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界定产权的最主要目的,或者说是 90%的目的,界定之后才可交易。也是产权之所以有价值的重要因素。如果不可交易,产权的价值也就无法实现和体现,或者大打折扣。这当然不是一个很绝对的事,不是唯一的内容。要从教科书来讲,似乎是先有产权,然后再交易。但我的理解受到科斯的影响,当时听他讲的时候我非常震惊,因为过去我认同那套教科书的逻辑,肯定得先界定产权,产权清楚了才知道哪些是你的哪些是我的,然后才可以交易。而科斯却认为“产权是结果”。他当时举的例子是英国的工业革命,讲英国工业革命之初没有权利界定之说,工业革命结束后权利就基本界定好了。当然这是一个过程,他讲的是宏观意义上的。其实引伸这个思想的话,还有好多条呢。你刚才说的我原来也不是很清楚。我原来强调的交易先于产权,是说首先得有交易需求,才界定产权,是这么个含义。

  郭:按照经济学的说法,人与人的合作实际上是想通过交易来得到各自的好处。所以,一般地说,产权在更大意义上是对未来的好处进行分配的约定,或者说,不仅仅是对现实资产的界定,最主要的还是对期望中未来利益进行的界定。所以,人们真正的需求是交易,因为没有交易就没有好处,没有好处就没有合作。从这个意义上说,交易在先是一个重要的假设,它能解释许多现象。例如,企业在创业之初,到底是产权清晰好,还是产权模糊好?就要看交易各方的实际情况。交易各方的优势开始并不清晰,或者说日后肯定还会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一开始就将产权固定下来,也许就没有人要干了,可能还是模糊一点好。这里说的模糊,实际操作上往往通过在产权之外搞一个经营权的分配来实现相对清晰,例如总经理基金、完成目标提成、业务费用包干等等(这其实是关于剩余索取分配的交易),还有一些中外合资企业中经常发生的,外方通过一次次增资扩股增加股权比例的情况。再比方说,我和你合伙办一个公司,是因为我想把我掌握的一部分资源和能力与你的某些资源和能力进行交易。因为我一个人单打独斗不行,你一个人单打独斗也不行,所以我们各自都有了与对方交易的需求。这就意味着,在我们还没有跟市场交易的时候,事实上我们俩已经先开始交易了,交易的结果是成立一家产权清晰的公司。在这个公司里,我们各自的产权是在交易的过程中确定下来的。所以,哪怕是办一家最简单的合伙企业,也是交易先于产权,首先有了交易的愿望,然后在交易的过程中形成产权。我就是这么理解你说的“交易先于产权”理论的。

  盛:所以,首先是要有交易需求。没有这种需求的话,人们就不会去界定产权。所谓边界,一方面指的是物理边界,另一方面是权利边界。比如我现在就是一个独资的企业,但我只拥有一份股权,其它的放了债了,这也是边界。一旦要与别人合资,或出售一部分股权,我才有动力去看看我的产权边界在哪。实际上很多企业的发展过程,包括你们科瑞,也有类似的东西,这个交易和产权的清晰是一个过程,而不是起点。即使我在这个起点先界定了产权,产权界定好了,就确定了股份,这也是交易了嘛——我用我的优势,交换你的优势。产权界定其实也不是一下子在起点就能完成的,就像你开始说的,科瑞最初创始人想在一起干事,但也想到将来干好了以后,要有利益分配方案,要提个东西,虽然这个时候不可能提得很清楚。尤其是很多民营企业初期没有多少钱,个人自身的人力资源也都是模糊和不确定的。

  郭:创业初期的产权设定很难做到清晰。甲是30%的股份,乙是20%,凭什么?为什么甲不是31.6%,乙不是21.8%?为什么不是平分?为什么又要平分?很难说清楚。虽然30%和20%在数字上是清晰的,但是,这个数字清晰仍然是相对的。所以我们说,在产权界定之前其实已经开始交易了。不过这个阶段的交易更多的是靠企业家来“摆平”的,甚至要靠企业家把自己的资本搭上的方式来调节“价差”。当然,随着企业的发展,尤其是采用多元化模式发展的企业,模糊的产权往往影响到激励机制。为了能够得到剩余,产权所有者之间要重新进行交易,通过调整激励机制,使产权真正具备了“索取剩余”的权力,也就是说,通过交易使各方的产权变得有意义。有些企业在分家的过程中分得大家一无所有,那是因为彼此没有找到实现交易的途径,或即便找到了但发现交易成本太高,只能放弃。

  盛:比如甲投10万,乙投10万,丙投5万。因为大家投的是可量化的现金,界定起来就会非常清楚,实际上降低了交易费用。但在企业实践上最初不是这样的,大家投的是人力资本,产权成为对未来的一种估计。所以,大家是对人力资本进行估计,这种估计是非常难的。大家其实就是将人力资源投在一块了,对人力资本的估价在全世界都是最尖端的事情。

  郭:甲乙双方各投100万成立了一家公司,后来丙也想投100万,占这家公司30%的股份,这就要看甲乙两方认不认,他们可以采用把丙的100 万元作为借贷,或许只认50万元作为入股,另50万元作为借款。因为,甲乙双方还要对丙在真金实银后面的人力资源进行评估。所以,有的时候钱不是最根本的问题,根本的问题是这一类的交易还包括了钱之外的资源交易。就象你说的,是一种复杂的交易在先,是在互相认可了交易的边界之后,才能界定最后的产权。我们通常说的人力资本是一种无形资产,很难清晰计算。人力资本附着在可能发生各种变化的具体人身上,同时还与文化相关联,不像货币资本,入了账就是企业的,企业使用的时候具有非排他性,而人力资本在不同的文化层面上有不同的排他性,这是最难把握的。

  盛:这个基础上的产权只能是一些大致的安排,存在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年终大家评功摆好,甲的贡献大,缺他不行,他就多些,乙的贡献第二,都有可能,然后再作一些小的调整。当然,这些调整不一定都是产权意义上的,可以是待遇或其它方式。

  郭:这种情况也可以进行产权上的交易。如果这家公司在甲手里就是玩不转,甲要是卖掉一些股权可能就做起来了,这个时候甲就犯不着去吵架,而是理智地卖出股份。一般地说,在价格上也是可以找到均衡点的。就像有的股票控制在庄家手里,价格就被炒上去了。在这个意义上交易更重要。如果不让交易,产权就失去它原有的激励作用了。而且最重要的是,如果没有一个退出机制,市场经济所谓的自由与平等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与人之间的分歧往往会演化为冲突。所以,个人对产权的自由选择应该是市场经济的题中之意。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解放军东山岛军演
2003年审计报告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长春人质事件
《十面埋伏》 视频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见证《焦点访谈》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