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梦奎:中国发展战略五大调整(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14日 19:31 《外滩画报》 | ||||||||||
此前报道: 王梦奎
除了城乡差别问题之外,中国发展战略要做的第二个大调整就是加快落后地区的发展。 在历史上,中国各地的发展就不平衡。最近20多年来,虽然从纵向比较,每个地区都有巨大进步,但是,如果横向比较,差距是扩大了。892个贫困县,80%以上是在中西部地区。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等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采取的措施。 中国发展战略的第三个调整?熏是要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经济是基础,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点不能动摇;但是,社会问题不解决,国家也不可能长期发展。而且最终也会伤害经济发展。 我们现在说的社会问题,第一位的应该是就业问题。现在我们城乡的就业人口是7.4亿,而所有发达国家就业人口总和不过5亿。根据我们研究,中国城镇实际失业率为8%到10%,这还没有包括农村1.5亿剩余劳动力。农村的隐性失业很严重,城里人每周上五天班,农村呢,“三个月种田,一个月过年,八个月赌钱”。农村增收难的问题,城市的贫困问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就业问题。 要增加就业机会,首先要发展经济。在1980年代,GDP每增加1%,就业岗位增加0.32%,现在已经降至0.1%。所以,我们应该采取一种扩大就业的政策。具体来说,在企业规模的选择上,要更加注重帮助中小企业;在类型上,要注重扶持非工业经济;在产业类型上,要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就业方式上,要注重发展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 与就业相关的另外一个社会问题是老龄化问题。中国现在60岁以上人口有1.4亿,65岁以上的9400万,按照国际标准已经进入了老龄化时代。但是,我们并不缺劳动力,每年新增加的劳动力仍多于进入老龄的人口。这就是我们的“人口红利”,这个时间会持续10到15年。我们要利用好这个机会,否则会面临严重的社会负担。 中国要进行的第四个战略调整是强调保护资源。众多的人口使得我们人均资源占有量很小,加上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正是资源耗费比较多的阶段。仅建一个三峡,就需要50万吨钢,2500万吨水泥。 目前最值得重视的两个资源是水和石油。中国有600多个城市,其中三分之二缺水,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石油是另外一个问题,我国现在年产石油1.6亿吨,进口占到总消费的三分之一以上。 现在15个发达国家,从工业化到现在,他们已经消耗了全世界已经探明可采的矿产资源的50%,我们中国现在的工业化,就面临着严重的资源短缺问题。这就是所谓的“后发劣势”。 中国要进行的第五个战略调整是注重国内外市场的协调,在扩大对外开放当中来促进我们国内的现代化建设。 中国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已经融入了世界经济贸易体系。今年,在我们进行宏观调控时,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就都很重视。从1980年到2000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是14%,就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而言,中国名列第二,仅次于美国(贡献率为20.4%)。 美国《先驱论坛报》6月7日的文章说,中国现在经济增长做到了13年以来日本政治家和经济学家做不到的事情,就是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复苏。在东南亚,“中国威胁论”越来越微弱了,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国经济对他们的带动。 在国际贸易中,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有摩擦。比如在服装上,我们去年出口了177亿件,鞋子50.2亿双。全世界除了中国人以外,其他地方每人平均要买三件以上的中国衣服,一双中国鞋。你不能要人家每年都买你三件衣服,一双鞋。我们的出路在于提高产品质量,上档次。其他包括家用电器、冰箱、洗衣机、空调机、摩托车这些都有类似的问题。 新的发展观不是一个口号,而需要我们在很多方面,特别是城乡的协调、区域的协调、经济发展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关系、资源环境生态的保护、国内外市场的协调等五个方面做出实实在在的突破,在政策、体制和制度上有所调整。只有做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实现真正的现代化。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陈贤锋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