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会计师》2004 > 正文
 
金三林:钢铁业 如此低成本投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13日 11:54 《会计师》杂志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吴溪淳于6月6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国际钢铁大会上表示,中国钢铁业至少在2010年之前依然有较大发展空间。但目前发展结构和节奏失衡的问题较为突出。众所周知,钢铁业近两年多投资过热的现象极为突出,一个重要的原因即地方政府对企业投资的成本软约束机制,企业用非正常手段以节省20%—40%的投资成本来获取高出行业40%的利润增长率。且不说钢铁业的需求是否过剩,违背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其后果肯定会破坏行业的正常发展。

千件数码产品1元热拍 新浪点点通个性smsDIY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文/金三林

  2002年以来,我国钢价一路攀升,一股投资钢铁的热潮骤然形成。2002年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45.9%,2003年增长96.6%,2004年一季度又增长107.2%。钢铁行业投资过热也从学者呼声变成政策共识,一系列调控措施陆续出台。《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若干意见的通知》发布后,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技监局、中国人民银行等宣布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也在今年上半年集中出台,导致钢材市场价格大幅下跌并引起市场恐慌。以至5月24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紧急召集各大钢厂主管销售工作的老总进京商讨对策。这些情形实为罕见。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钢铁的投资如此过热呢?地方政府不仅通过“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自身的投资行为,扩大了钢铁行业的市场需求,更是通过行政权力和垄断行为,随意给予企业各种不合理的优惠政策,违规、低价出让土地,忽视环保审批等,大大降低了要素价格和企业的投资成本,成为刺激钢铁项目投资的重要因素。被媒体曝光的江苏常州铁本项目就是典型的例子。此铁本项目通过违规占地、违反环保法律和拖欠工程款等违规运作节省了至少37.2%的投资成本。其中,节省的土地成本为17.3%,环保成本为14.9%,资金成本为4.32%。

  从土地成本看。在全国协议出让方式的土地价格要比其它竞价方式的价格低25%—75%。在正常条件下,钢铁行业的投资项目中,土地成本约占总投资的10%—30%,若以平均数20%计算,钢铁行业的投资项目通过协议出让土地价差一项就能节省5%—15%的投资成本。

  再看环保成本。环保投资应占钢铁行业项目总投资的20%—30%,但新投资项目中至少有10%—20%不到位。也就是说,新建钢铁项目至少节省了10%—20%的投资成本。

  另外还有劳动保护问题。国家有关规范对钢铁行业厂房内的通风、采光、除尘、噪音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但很多新投资项目中很少有按规范设计施工的,从而以透支劳工健康为代价节省了大量的投资资金,若加上拖欠工程款,二者节省的投资比重不会少于5%。

  这样,钢铁行业通过非法和非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比正常条件下至少节省了20%—40%的投资成本。面对如此低的成本和高出40%的行业利润增长率,钢铁行业的投资岂有不热之理?

  投资者以非法手段逃避掉其本应承担的环境成本和社会成本来降低企业投资成本的方式,反映出地方政府对企业投资成本存在严重的软约束,可以说,成本软约束是钢铁行业投资过热的重要原因。而成本软约束的原因,是因为投资者和地方政府之间存在利益互补:面对市场需求的扩大和价格的上升,企业不可能不产生投资冲动;而钢铁项目对地方GDP和财政的拉动作用,又满足了地方政府的政绩偏好,所以支持钢铁项目当然是地方政府的上策。在信息不对称和法治不健全的情况下,双方必然同谋。

  应该说,过不过热,应由市场来判定,并由企业承担投资后果。但在资金和土地等要素市场还不完善,地方政府行为导致市场扭曲的条件下,则必须通过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来纠正扭曲。所以国家不得不采取一系列调控措施,比如抑制政府自身的投资行为;并第一次提出了“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而且除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上调钢铁项目资本金比例外,人民银行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加强了“窗口”指导,使得各主要商业银行近期相应调整了过热行业的信贷标准和贷款审批权,直接收缩了过热行业的信贷。

  勿庸置疑,这些措施对钢铁行业的短期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仅会减少钢铁行业的近期需求,还通过增加投资成本抑制了供给。可以预计,未来两年钢铁行业新增生产能力大幅上升的势头将明显受阻。但是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具有难以调整的刚性,在如此庞大的再建规模支撑下,钢材实际需求近期出现大幅萎缩的可能性不大。而目前铁矿石、焦炭等原料价格涨幅超过钢材价格,国际市场钢材价格高于国内价格,近期钢材价格的波动主要是市场在宏观调控的强烈预期下所进行的自发性预调节,波动的时间也不会太长。但是,能源、原材料和交通运输成本上升对钢铁行业利润的影响将日趋严重。企业必须将利润增长放在规模效益、加强管理、协调产业链方面,而不是价格的上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预测,到2006年中国钢材的生产能力约为3.2亿吨,需求是2.8亿吨,中国钢铁行业供过于求的现实已经出现。但因为发改委以前的若干次重大预测出现严重失误,这次的预测也招致业界和学界的强烈质疑。

  著名经济学家徐滇庆教授认为2.8亿吨的预测主要来自对往年数字的线性回归分析,但是,中国对钢铁的需求并非线性的,而是一条向上凹的曲线,按照这条需求曲线,2006年对钢铁的需求应该是3.3亿-3.4亿吨,产能完全没有饱和。而国际著名投资银行摩根大通也预测,中国主要金属消费量在未来五至六年内将翻一番。

  具体的需求量可能谁也无法精确预测,但大趋势是可以判断的。从国际经验看,发达国家钢铁行业都会伴随着重工业化进程而经历过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日本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进入工业化阶段,钢铁生产在1973年达到峰值——11930万吨,到2003年人均消费钢材达到600公斤(扣除出口因素)。美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人均消费钢材在400—1000公斤,而我国2003年人均消费钢材为190公斤。可以预计,随着GDP总量的增加,人均消费钢材必然呈现增长的趋势,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的长期趋势是看好的。

  但长期看好从来就是和短期波动密不可分的。企业在投资钢铁项目前必须做出科学的分析,减少非理性;千万不要企图和地方政府共谋来推卸自己应承担的社会成本。这恐怕是中国钢铁投资者从这次调控中应该吸取的教训。

  金三林,经济学博士,曾任职于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现在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区域经济和公共政策。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暴雨考验北京交通
2003年审计报告
日本调查东海资源
伊武装绑架菲律宾人质
第15届世界艾滋病大会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激战 亚洲杯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