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最后一道生态防线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09日 09:35 中国经济时报 | ||||||||||
-本报记者 李成刚 《阿拉善报》记者 刘阿宁 如果提起阿拉善,也许知道的人不多,但若说到沙尘暴,则是耳熟能详。作为沙尘暴的重要起源地和西、北部的通过路径,地辖27万平方公里的阿拉善以贺兰山为界,成为河
地域面积接近2个山西省的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这里国境线长735公里,居住着以蒙古族为主体的16个民族20万人口。阿拉善盟自然条件恶劣,历史地位十分独特,战略位置尤为重要,是一个典型的边疆少数民族欠发达特殊地区,具有生态脆弱性。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气候极度干旱,河水断流,湖泊干涸,地下水位下降,各类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加之不合理的人为活动,使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生物生产力下降,生态危机日益加剧。 目前,阿拉善盟的生态环境问题已得到国务院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阿拉善盟也被确定为全国环境整治的重点地区之一,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项目相继启动。 事实上,阿拉善的生态环境治理在国内各媒体上已广为报道。阿拉善当前面临的生态恶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恶化到什么程度,影响如何?记者采访了阿拉善盟环保局副局长杨海。据杨海介绍,其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一是湖泊干涸,湿地消失,绿洲萎缩。分布于黑河下游额济纳旗境内以东西居延海为主体,面积为2485平方公里,包括湖泊、盐化沼泽和泥碳地、芦苇地等湿地,自1961年开始相继消失。地下水因得不到地表水的补充,水位持续下降,水质逐渐恶化,两湖地区井水含氟量、含砷量普遍超标。东西居延海盐漠广布,湖岸沙丘向湖心逼近;古日乃湖与拐子湖周边已形成重盐土和斑状梭梭残林及流沙地;绿洲面积由6500平方公里退化到目前的3328平方公里,并且以每年13平方公里的速度递减。二是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横贯东西800公里的113.3万公顷梭梭林仅余38.45万公顷残林,并正以每年0.17万公顷的速度减少;贺兰山西麓天然次生林更新困难,目前仅存3.58万公顷;胡杨林面积由解放初的5万公顷减少到目前的2.94万公顷;草场退化面积达334万公顷以上,原有的130多种植物种现仅存30多种;植被覆盖度降低了30—80%,大面积的草场已无草可食;180余种野生动物(包括国家一、二、三类珍稀动物)或迁移他乡,或濒临绝迹。三是沙漠化加剧,沙尘暴频繁发生。全盟沙漠化土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82.3%。在风力的作用下,乌兰布和沙漠以每年8—10米的速度前移,巴丹吉林沙漠也以每年20米的速度扩展。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沙尘暴频次越来越高,强度越来越大,危害程度也越来越重。 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给阿拉善地区经济社会带来极大危害,并且也波及到西北、华北地区。据当地环保局提供的调查报告显示,一是阿拉善地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沙尘源地。我国沙尘暴的北方路径和西北路径均通过阿拉善地区。据2000年春北京地区9次沙尘天气的冷空气定量分析发现,有8次途径为额济纳旗、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二是三大沙漠将握手连片。巴丹吉林沙漠侵入额济纳绿洲、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在雅布赖山两端握手、腾格里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及北部其他沙漠在吉兰太附近交汇,已经发出了阿拉善几大沙漠连片的信号。三是加重了牧民的贫困化程度,约3.4万农牧民现处于贫困线以下,许多地区已失去人畜生存条件,部分牧民沦为生态难民。四是严重地威胁到国防科研基地的生态安全,同时也直接影响到河西走廊、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三大商品粮基地和西北、华北及京津地区。五是大量风沙倾入黄河,使河床抬高,行洪能力下降。曾发生在内蒙古乌海市的“凌汛”,使1000多人遭受洪水围困,直接经济损失过亿元,与该段河床因风沙抬高有直接关系。 《中国经济时报》系列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