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新浪财经--行业专题--电力 > 正文
 
中国能源探营之电力篇:短缺之伤与流通之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27日 11:34 中国经营报

  崔毅

  继6月16日发改委发布通知,平均上调南方、华北、华中、华东四大区域电网的销售电价2.2分/千瓦时后,各省纷纷出台电价调整方案。电,再一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电力短缺与电价上涨已不再是悬念。在本期专题中,我们试图从一个尚未被人们所特别关注的角度——电力流通,再一次触及中国的电力短缺之伤。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天堂II初章 战乱魅影
抢注旺铺得超值礼物 新浪免费邮箱升到30兆

  尽管持续近一年的“电荒”已从最初的结构性短缺演变为日益严重的总量性短缺,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硬缺电”,但与结构性短缺息息相关的电力流通环节中的种种矛盾与问题,却在不折不扣地恶化着本已严峻的“硬缺电”。 中国电力体制正处于史无前例的改革的动态过程中,电力流通渠道与流通价格,自然成为本期专题关注的焦点。

  与普通商品一样,流通环节,是电力在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必经之路。而不易储存、逐级消减、转瞬即逝的电,却在流通渠道与价格上,与普通商品有着本质不同。

  首先,电网作为电力流通的唯一渠道,在中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复杂、最庞大的电网,仅国家电网公司下属就有五大区域电网公司,而各区域电网公司旗下,各省电力公司也在电力体制改革后,向着省网公司的身份加紧转变。

  就在此时,全国性的“电荒”逐渐蔓延。而“厂网分开”后,原则上已对发电企业没有了控制权的电网企业,似乎只能以省际或区域间调电,来应对“电荒”,业内戏称为“临时抱佛脚”。

  国家电网公司有关人士不愿透露当前公司内部省际或区域间的电力调配数量。但从零星的报道中,我们大体可以看到:经济发达的华北、华东、华南各省,是绝对的电力调入省份,其电力分别来源于电力相对富余的东北、河南、贵州等地区。而6月初,由东北通向华北、由华中通向华南的两条区域电力传输线路的竣工,也预示着更大规模的电力调配即将开始。

  然而,正如国家电网公司人士所言,无论是省间,还是区域间的电力调配,其作用充其量只是“调剂余缺”,不可能根本缓解当前“电荒”。况且,正在进行的电力调配中的许多经济关系还未根本理顺。

  比如:随着“电荒”的加剧,原先许多电力输出省在相继出现电力短缺的情况下,被迫停止电力输出的做法,进一步激化了电力交换双方的矛盾。再如:大规模的电力调配,只有在规范的、双方都能接受的交易规则下,才能长久进行。而现实是,除长江三峡的电力输出,在国家政策下核定了“输电费”之外,其余的电力传输均无“价”可依,只是纳入电网公司的内部核算而已。

  如果说,电网的割裂与 "输电费”空白的事实,阻碍了电力流通,从而加剧“硬缺电”的话,那么,区域电力市场建立的尝试,则是管理层在当前形势下的一次“冒险”之举。

  继今年1月和5月,东北与华东区域电力市场先后建立以来,对这一市场建立时机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事实上,电监会选择在电力相对富余(东北)与绝对短缺(华东)的两个地区先后建立区域电力市场,正是 "相信市场能够有效调节供需”的信心的体现。

  但是,从电力流通的角度讲,在一个电力绝对短缺的地区,用最多15%的发电量进行“竞价上网”的尝试,其可行性到底如何?更现实的是,这种无形中增加电力流通成本的做法,究竟能为缓解当前的电力短缺,提供哪些有益的经验?

  其实,影响电力流通的根本问题,在于以电价为核心的利益主体间的“剪不断,理还乱”的矛盾,而这也正是本期专题的重点所在。

  一个有意思的事实是,当前,无论是电厂、电网、还是电力消费者(企业和居民),对于此次发改委的电价调整方案,都不买账。电厂认为,此次销售电价上涨主要是为疏导电网企业上网电价与销售电价的矛盾,电厂受利有限。而电网企业则“老生常谈”,认为前些年进行的“两网改造”造成电网企业的大面积亏损,难以在此次调价中得到补偿。消费者更是怨声载道,认为“自己不应为国家宏观调控失误买单”。

  事实上,面对上下游(电煤与电力下游产品)众多产品都已先期市场化的现实,电力的市场化呼声由来已久,并在2002年末电力体制改革开始后,取得实质性进展。然而,随着电力价格矛盾的出现,电力市场化的步伐也走到了关键的“拐点”,再进一步,则海阔天空。

  需要注意的是,电力价格与其他商品价格不同,其基础性的地位决定了其“牵一发而动全身”。而其本身包含上网、输配、销售三部分的结构,也预示了电价的复杂性。对于复杂而又事关全局的电价,其市场化进程慢一些,抑或出现停滞,甚至暂时倒退,在现实的中国,都合情合理。

  总之,电网、电力市场及电价的复杂,使得任何一个政府部门都很难统领电力的全局,而众多与电力相关的利益主体(包括既得利益者,也包括利益受损者)间“拉锯式”的博弈,也无形中激化了电力短缺的矛盾,并正在延宕缓解“电荒”的时机。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能源短缺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土耳其人质遭绑架
第三轮朝核六方会谈
财政部审计署报告
曾庆红李长春出访
2004年各地防汛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