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饿死全世界吗?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21日 15:22 《商界》杂志 赵晓 | |||||||||
中国的“世界工厂”化进程刚进入奔跑状态,即已陷入资源和原材料制约的困境中去。 毫无疑问,中国目前所经历的高速增长是以“世界工厂”为驱动的新一轮黄金增长。 从统计数据看,2003年,三大产业里面,只有以工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是加快增长
一般认为,中国目前这一轮黄金增长可以长达10年以上的时间,但由于对“世界工厂”效应的反应太过强烈,中国经济正二步并作一步走,甚至三步并作一步走,过热倾向日益明显,进而引起能源、原材料以及交通运输在很短时间内急速进入瓶颈状态,并带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投资品和原材料、能源的价格上升。可以说,中国的“世界工厂”化进程刚进入奔跑状态,即已陷于资源和原材料制约的困境中去。 狂热的需求和饥饿的市场 2003年,国内能源和主要原材料消费明显上升。初步测算,全年能源消费总量16.78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0.1%。而全国的能源和原材料拼尽了力气增长,以适应市场狂热的需求,却仍是供不应求的局面。 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出现全面紧张状态,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电荒”。2003年的电力短缺创历史记录,限电省市从去年的11个扩大到19个。受影响最大的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世界工厂”活力最旺盛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狂热的工业增长拉动物价的上升,已成为中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动力之一。 由于中国经济活动异常活跃,国内需求旺盛,导致进口坚韧不拔快速地增长。2003年全年共进口4128.4亿美元,增长39.9%,增幅提高近20个百分点;全年实现贸易顺差255.3亿美元。贸易顺差低于上年303亿美元的水平。在进口商品中,初级产品进口增长强劲,钢材、汽车进口增长迅速。其中,2003年全世界1/3的可贸易铁矿石,都用在了中国。全世界的水泥产量15亿吨,中国去年消费了8.2亿吨,等于说全世界55%的水泥都倒在了中国的土地上。另外,世界的运力也“倾倒”在中国,在全球海贸货运增量中,中国占了近八成。 中国的能源和原材料进口大幅度增加。全年进口原油9112万吨,比上年增长31.3%;成品油2824万吨,增长38.8%;钢材3717万吨,增长51.8%;氧化铝561万吨,增长22.6%;铁矿砂及其精矿14813万吨,增长32.9%。 据海外媒体报道,中国需求强劲使得国际铜、镍、铅、钢、铝等所有的金属价格都在直线上涨。几个星期内的上涨速度,甚至超过了全世界10年或15年来从没有达到过的最高水平。 现在,所有的目光都转向了大量进口钢铁等原料的中国。中国经济连续3年的高速增长使原料市场上的货源出现了枯竭现象。这主要是因为,自1997年以来,世界采矿业没有在提高生产能力方面进行投资。几个月以来,金属经纪人们密切关注着中国的消费统计数字。电视机、汽车和洗衣机等产品销售数量的增长表明,所有以金属为原料的产业都需要购买大量的金属。 在日本,中国对原材料的巨大需求正危及零售业最重要的商品——纸板箱。日本曾一度谴责中国向其输出通货紧缩,现在转而指责中国造成了商品价格的飞涨。日本电炉炼钢工人抱怨废铁短缺,他们被迫削减产量。纸板箱制造业也是如此,因为其基本的原材料旧纸板供应不足。在日本,到处收集废旧纸板的废品回收者现在生意良好。废纸商现在相应的销量比两年前增加了15倍之多。但这些商人目前的出口比2001年增加了1/3,而向中国出口的废纸板就比对国内的供应量多出约20%。 除了能源和原材料外,中国还大量进口机器设备,以改善装备水平并适应产业升级。2003年,中国机床消费额达到67.3亿美元,跃居全球第一。由于近几年中国的机床消费额年均增长一直在20%以上,因此预计到2005年将突破70亿美元。其中,数控机床成为中国机床市场消费的主流,近三年消费额累计增长一倍以上,高出机床消费额增长幅度20多个百分点。由于市场需求旺盛,2003年我国进口金属加工机床(简称金切机床)41.3亿美元,而同期中国金属加工机床出口仅为3.79亿美元,出口仅为进口的十分之一。 世界能养活中国吗? 中国“世界工厂”化的美景自不待言,眼下能源和原材料短缺的困境也一目了然。接下来,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世界能养活中国吗? 美国粮食专家布朗曾经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中国人口如此之多,粮食需求如此之多,耕地的减少又如此之快,中国势必向世界进口粮食,中国会饿死世界吗?布朗的观点遭到中国经济学家和国际有识人士的反驳,而最好的反驳便是前几年通货紧缩时期,中国粮食连续好几年出现过剩,在世人的印象中似乎实践已经给了布朗最有力的反击,中国饿死世界的问题已经不值一谈。 可是,时过境迁,今天中国的粮食重新陷入供应不足、物价上涨的境地,而类似于布朗的问题过了几年之后,在中国“世界工厂”化进程加快、前程似锦情况下,正以更加全面和更加深刻的方式在比远比粮食多得多的领域重新提出。 人们当然还会进一步问这样的问题,中国如果实现与美国同样的文明生存方式,中国的资源够吗,全世界的资源够吗? 前几年还是过剩的全球经济,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航船刚一加速之时,如今却是一幅地球不堪承载的局面。前几年还是全球对中国输出通货紧缩的指责,如今却是对中国拉抬全球物价上升的指责。真的是这样吗? 巨大的能源与原材料黑洞 一、钢铁 以钢铁工业的原材料制约为例,麦肯锡在“重新打造中国庞大的钢铁产业”的分析报告中,第一句话就是“中国的钢铁市场已经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今后10年,需求必将直线上升。”2003年,由于需求上升,不得不进口1.48亿吨铁矿石,比上年多进口3600多万吨铁矿石,造成国内铁矿石的运费猛涨,焦煤供应、电力和运输也不足。麦肯锡认为,尽管中国的钢铁产业已是全球之冠,但是,中国的需求仍处于迅速发展的最初阶段。中国人均钢材消耗为92公斤,但其他国家如马来西亚,人均消耗达450公斤。因此,即使中国通过采用新技术绕过经济发展中钢材消耗密集的阶段,中国在今后10年中的钢材需求也将至少翻一番。麦肯锡注意到,在过去10年内,中国只有一家新建的大型工厂,钢铁业整体投资水平在1995~1999年间下降了50%。而据麦肯锡预测,到2005年,中国的钢材年需求量将增加5000万吨,达1.82多亿吨,而预计净增生产能力不超过2700万吨,因此,中国的钢铁业产能其实是远远不够的。到2005年,成品钢供应将出现4400万吨的缺口,只能靠进口和提高生产率来填补。 二、水泥 除钢材外,中国的水泥也开始变得短缺。近日,国际投行美林发表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内地高端水泥短缺的问题在两三年内难以解决,价格欲降不易。美林看好国内水泥业的主要理由有两个:一是高端水泥短缺,2~3年内不可能解决;二是供给有限、电力吃紧、以及中央政府限制新公司进入,将使水泥价格易涨难跌,特别是高端产品将居高不下。 三、能源 另外更要命的是能源问题。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最新预测称,亚洲电力消费量20年间也将增加1.2倍。2020年亚洲初级能源消费量将达到46亿吨(换算成石油),是2000年的1.9倍。而中国能源消费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届时将达到2000年的2.2倍,中国在整个亚洲所占的能源消费比重将由2000年的38%提高到2020年的45%。 据估计,由于汽车工业在中国等新兴消费市场的崛起,将大大带动能源的消费。 戴着镣铐起舞的工业化 工业化先行国家的历史经验证明,在工业化中后期能源方面的结构变化,不仅有产业部门间能源消费比重的变化,也有能源消费方式的结构变化,主要是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对热值高、污染少的石油消费需求迅速上升。日本在工业化中后期石油消费的增长,大约是同期GDP增长速度的两倍以上,人均消费的石油,从50年代中期的500公斤增长到70年代中期的2吨,由此使石油消费在全部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重,从50年代的20%上升到50%以上,而在目前的所有工业化国家中,石油消费所占的比重都超过了40%。 从能源资源条件看,中国是以煤为主的国家,石油储量仅占世界储量的2%,大大低于国土面积比重的7%和人口比重的21%,所以石油的长期供应并不乐观。过去十年中国由于出现了重工业主导增长的趋势,石油消费在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重,也同其他进入工业化起飞的国家一样,出现了逐步上升趋势,从1990年16.6%上升到2000年的23.6%,上升了7个百分点。从90年代初期开始,中国已经从石油净出口国转变成石油净进口国,2000年的净进口量已达7000万吨,如果按近5年的净进口增长速度推算,5年后中国的石油净进口就将突破5亿吨。 但是要使中国的石油消费比重继续上升看来有很多难题。首先,目前世界上工业化国家的人口只有7亿,而中国目前的人口已接近13亿,中国加入工业化国家行列,将几乎使世界的工业化人口增长近1倍,如果中国的石油消费也达到工业化国家的平均水平,到2020年可能需要28亿吨原油,而中国自己所能生产的部分很可能还不到4亿吨。目前到今后世界石油的总产量将只有40亿吨,其中可以提供出口只有15亿吨左右,即使全部给中国也不够,实际上也不可能全部给中国。当然还有运输方面的问题。国际石油主要出口地区是中东,以10万吨级的油轮从海路运输到中国,是否可以通畅地通过已经极为繁忙的马六甲海峡都是疑问。 除石油资源外,中国也将面临其他诸多资源的约束。据国土资源部最新公布数据,2003年初,中国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共158种,其中,能源矿产10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91种,其他水气矿产3种。原油、煤等能源矿产、铁等黑色金属矿产保有的查明资源储量不同程度下降。对比之下,从1990年到2001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增长100%,天然气增长92%,钢增长143%,铜增长189%,铝增长380%,锌增长311%,10种有色金属增长276%,中国正以飞快的速度消耗资源。中国人口占世界21%,但石油储量仅占世界的2%,天然气占0.7%,铁矿石不足9%,铜矿不足5%,铝土矿不足2%。以人均计,中国的矿产资源储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3/5;人均土地、人均耕地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1/3:人均河流年径流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1/4;人均森林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1/5。 显然,技术进步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中国的能源和原材料短缺问题。但是,无论如何,中国自身的资源势必难以支撑传统工业的持续增长,环境的恶化亦更难以支撑过去那种“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的生产方式的持续扩张了。 结论就是,要美景不要困境,中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即:中国的“世界工厂”之路,必须认真总结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充分考虑到我国人均资源短缺的现状,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应强调在工业化进程中,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注重资源节约、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高工业产品科技含量,努力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做到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实现新型工业化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互动。 (编辑 赵代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