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视野:好的生态住宅到底是什么样的

2001年06月21日 10:16  中国经济时报 

  邓娟/文

  我国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由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组织制定的《生态住宅实施细则》定于今年6月出台。

  前不久,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专家组对北京北潞春小区进行验收,对其生态环境设计予以高度肯定。该小区在仅有6000平方米的土地上,建成了垃圾无害化处理、污水处理等工程,处理后的中水和回收的雨水,除满足绿化维护、水景用水、消防用水、洗车用水之外,还建造了一个景用结合的漂亮的漏斗型渗水池,将多余的中水回灌地下,这是大生态的概念。对于远离市区、与大市政配套不宜衔接的远郊项目,确是经济实用的范例。生态小区将成为诸多开发商新一轮的炒作热点。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态小区?开发商如何建造最为实用的生态小区?普通消费者怎样享受生态?

  好的生态住宅是什么样的

  关于生态住宅的内涵,专家多有论述。有的认为,生态住宅的标准应是“高效、节能、舒适、美观”;有的认为,应寻求自然与建筑间的平衡角度,好的生态住宅应是依据山势、地形、水系、气候、民俗、人文、历史、城市规划以及目标客户特点等因素综合而成。“你根本分不清哪里是景观的开始,哪里是建筑的结束”;有的认为,人是自然生态的最大的破坏者,历史上惨痛教训不胜枚举,历代建都之地如开封、洛阳、西安等,在择都、建都之时,应是山清水秀、草长莺飞的锦绣之地,而绝非今日景象。所以营建生态住宅就是我们在为后人积累功德。

  也有专家认为,生态住宅的概念目前尚不清晰。近邻日本将其称之为“环境共生住宅”。生态住宅与景观住宅、亲水住宅、山水住宅、绿色住宅等等环境主题该如何界定亟待探讨,而且至今尚未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产品。

  生态住宅发展面临窘境

  尽管生态技术的发展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但与办公建筑、商业建筑相比,生态住宅的发展仍显得十分缓慢。即使是在当今西方发达国家,最抢眼的生态建筑无一例外的都是高投资的大型项目,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德国柏林的新议会大厦、法兰克福商业银行、汉诺威世博会26号馆、塞维利亚世博会英国馆等。至于说私人住宅(独立式)则大多因为规模小而显得不那么起眼,而说到社会性的大规模中低造价住宅,很少有人问津。

  生态住宅所触及的不仅是建筑本身,还有一系列其他社会问题。理想中的生态住宅模式与现实社会还存在较大差距,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技术措施还有待完善。

  例如在我国,通过改善墙体、门窗的性能,建筑师可以很容易地设计出比原有节能标准(1993年)节能30%的住宅。但实际的运作情况是“节能住宅”并不节能。其原因是居住小区的冬季供暖方式、收费标准并没有随之改变,用户对供暖量无法调节,采暖量的多少与其经济利益也毫无关系。在供暖量不变的情况下,良好的保温材料使得居室温度偏高,用户只好通过开窗通风来降低室温。“节约”下来的能量就这样又散失到室外,而小区采暖燃料的供应量则依旧居高不下。

  另外值得指出的是,当今许多房地产开发商所感兴趣的是生态住宅或生态住区这块招牌,而对于提高住宅的具体性能(如加强保温、改善通风,采用更加高效的能源系统)并不肯花心思。这除了观念上的问题外,很大程度上还在于他们都错误地认为生态住宅就意味要采用大量昂贵的新技术、新材料。这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生态住宅的发展。

  生态住宅的技术细则正在制定之中

  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主任聂梅生透露,生态小区要对住宅的围护结构和供热、空调系统进行节能设计,建筑节能至少要达到50%以上,同时鼓励采用新能源和绿色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在水环境方面,室外要设立将杂排水、雨水等处理后重复使用的中水系统、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等,供水设施宜采用节水节能型。生态小区的室外空气质量要达到二级标准,日间噪声小于50分贝、夜间小于40分贝,同时建筑设计中也要有隔音降噪措施,使室内噪声日间小于35分贝、夜间小于30分贝。生态小区内的生活垃圾收集要全部袋装、密闭容器存放,收集率达100%,分类率达50%。

  生态住宅受到更多关注

  专家指出,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住区环境质量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重视。小区内的空气质量、室内的空气品质、噪声水平以及交通状况都是人们购房时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的房地产开发商也注意到了购房者的这一心理,纷纷推出了以“绿色”、“生态”为理念的住区。但是值得指出的是,当前房地产界所推崇的“生态”理念主要是住区的绿化、园林小品以及物业管理水平等浅层次上,几乎没有涉及生态住区的真正内涵。事实上“生态”不仅仅是指室外小区环境的“绿色”,不是依靠多绿化就能完全解决的。它需要用系统化的思想解决从小区规划、单体设计到环境控制系统等诸多环节,其技术策略是对建筑设计规划、住宅声、光、热以及风场等诸多技术整合后的结果。

  基于当前概念上的含糊和认识上的混乱,非常有必要在生态住宅思想的指导上,对现有住宅的生态环境和节能效果进行评价。具体地说,就是从专业角度出发,评价住宅小区的声、光、热和节能效果,以及居民居住在其中的健康、舒适满意程度。

  对房地产开发商而言,集成化的生态住区设计可以帮助他们建设具有极强市场竞争力的、能提供更高健康舒适居住环境的生态住宅小区;而通过对广大住宅消费者的宣传,以及专业化的居住环境综合评价咨询等服务,可以引导他们选择更加健康舒适的生态住宅;此外,科研单位和设计单位可通过与建设部门及地方政府的合作,参与生态住宅的设计、建造等技术规范的编制与实施工作,这些都将切实地推动我国住宅产业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亚冠决赛首回合-恒大客场2-2首尔 视频
  • 娱乐冯小刚幽默聊春晚:办太好剥夺吐槽快感
  • 财经宗庆后语出惊人:中国不能再造房子了
  • 科技中关村e世界拖欠超200万电费将断电
  • 博客马未都:大黄鸭之父身材够棒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曹凤岐:新型城镇化框架下的金融创新
  • 陶冬:联储动作再延后 汇率又争先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