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业无品牌只有特许经营权

2001年06月07日 13:06  中国经济时报 

  房地产业很晚才意识到这一点。在房地产实业中没有品牌,只有特许经营权,牌子(建筑商名字、建筑物名字等)——克尔得维尔、21世纪、时代公司、BH&G、Re/Max等等为举国上下所熟知。在一定的市场范围内,我们能够识别出龙法斯特、维切特(Weichert)或第一房地产公司或维德莱姆俄(Windremere)这些商标,但品牌却并不存在。

  当顾客走进国内任何一家房地产公司时,他体验到的感受都不相同(就迪斯尼、星巴克、诺德斯特拉姆而言),没有两家公司会给他带来同样的感觉。事实上,即使是同一家公司,在不同时期带给他的感受也不会一样。你也可以去尝试一下,你可以接连两天光顾同一家房地产公司,然后看看自己的感受是否一样;再与你周边的同事比较一下所记下的这方面的摘记,看看他们是否能举出相反的例子。

  在这一点上也存在争论,那就是房地产业很具个人特色,这就使每位顾客都会被区别对待,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我游览迪斯尼世界时所选择的路线可能和你不同,但我们都很清楚我们是在同一个游乐园里;个性化服务经常是造成顾客感受不全一致的一个原因。

  然而,在这个瞬息万变、鱼龙混杂的世界里,只有那些能够提供稳定、可靠的体验机会的品牌才会脱颖而出。受到顾客的青睐。在房地产业中,要算顶尖的生产商与品牌最接近,但在这一行业中不能绝对说有体验的机会。

  房地产业缺少品牌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因为大多数销售代理的独立签约人身份;从理论上来讲,所有执业人都有独立签约人地位,和某个公司之间只存在短期关系。他们所提供的服务只与一些特定补偿条款有关,而全然不受公司的控制。执业人应对自己的工作时间、消费支出及工作活动负责。公司或许会制定一些规定,而美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则提供行业道德准则,但仅此而已。

  但独立签约人身份也并非纯正,虽然它具有税方面的效果。每个州的管理机构都会要求所有的执业人把自己的执照“挂”在经纪人的办公室中。公司通常是指“他们的”销售助理并且通过他们手中所持执照的数量多少来衡量公司的规模。另外,在公共代理机构中,经纪人的名声肯定要比执业人更显赫。所以,在这一行业中存在一定的雇佣关系。销售助理是公司在公众面前的形象代表。

  销售助理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吸引顾客;他们所体现的能力和经验水平参差不一。他们中的所有人都可能在为公司获取物业登记,捕捉线索以及为客户服务方面受过常规的训练。当然,所受训练程度会因人而异。从某种意义上来看,经纪人的处境和高中或是大专院校的足球或篮球教练相似。这些教练的名声、名誉和收入均由活泼好动的18岁球员的临场发挥决定。销售助理或许不会像他们那样反复无常,但你对此也会有大概的了解。

  房地产业缺少品牌的第二个原因和第一个有所关联。经纪人不能够确保他们的现有人数寡众是因为他们的独立签约人身份。在任何时候,他的销售助理中的大部分(这个词又出现了,如果他们是独立的,他们又怎么会从属于一家公司呢?)可以转到另一家有着更好待遇的公司去工作。经纪人可以通过提供更高的报酬或是通过办公程序或技术使他们的工作更简化的方法来诱使他们留下。但是经纪人通常把重点放在销售代理身上,而非消费者。(如果迪斯尼经营迪斯尼世界是为了给其演员提供舒适、方便,而非为了顾客,那么类似情况也将发生。)

  所以经纪人没有把资本投向于能够方便顾客处理业务的体系。甚至对于那些有抵押权的经纪人、产权公司、搬迁公司或其他附属企业而言,没有一种交易管理体制能够使体验统一化,而这种体验与品牌密切相关。只要是由一批经常变动的销售助理来负责执行这种体制,那么这种努力就不值得了。

  营销高手已经打出了某种品牌。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和一个或多个能在处理事务方面执行一系列已安排好的工作任务的私人助理一起工作。因为这些工作很少是自动化操作,所以他们组建成了一种能够适用于每一位顾客的体制。虽然代理商给予每位顾客以个性化考虑及服务,但每一位顾客在助理的帮助下都能按相同程序完成文书工作。上是因为这种细微化的考虑,这种交易“经验”才赢得了消费者,并且使他们将此介绍给他们的亲戚朋友。(摘自《中外房地产从书·房地产八大新法则》,该从书由北京中润基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策划,中信出版社出版)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李娜小组赛三连胜 首进WTA总决赛四强
  • 娱乐张曼玉疑整容回春脸变紧 乐当包租婆
  • 财经葛兰素史克行贿案后很多医生不敢开药
  • 科技三星陷维修危机:字库门后销售待考
  • 博客马未都:大黄鸭之父身材够棒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