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底,上海共有房地产开发企业4000多家,其中本地上市公司13家。注册资本仅500万~1000万元、三级资质及未定级的小企业就有3000家,约占房地产开发企业总数的60%~70%,二级开发资质的占20%。
这些中小企业不具备资金、品牌优势,而是采取跟随战略,以参建或项目建筑商、销售代理商垫资等形式开发低端市场。他们在提高房地产开发门槛的一系列产业政策和游戏规
则出台后受到的冲击最大,但房地产业大浪淘沙的过程将是漫长的,上海房地产业庞大的市场容量也预示着这些中小开发商长期存在的合理性,但其市场空间,尤其是在利润率较高的高档住宅市场的空间已经相当狭小。
现阶段,即使是某些沪上大型地产商也是务实地将目标市场锁定在中、低端市场,实施单个楼盘滚动开发模式,显然,这种落伍的开发模式在大盘化、产品差异化、精品化的市场竞争中不能吸引日益挑剔的上海买家的眼球。
对于香港房地产商大规模“入沪”的形势,分析人士认为,港资将促使沪上房地产市场由多级市场向两极和单极市场发展;大房地产公司和小房地产公司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强者越强,弱者越弱,促进内地房地产市场的两极分化,市场寡头将加速产生。
香港房地产公司在工程技术、资金和管理方面有优势,而且香港房地产商具有丰富的融资经验和渠道;沪上房地产企业在本地市场的了解与掌握、成本的控制、客户定位等方面具有优势。港资带来的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市场运作技巧,以及良好的市场意识,这些都会促进本地房地产市场的进一步成熟。
虽然上海的房地产企业起点低、中小开发商力量过度分散、大型开发商在与外商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全行业显示出自由竞争市场的特征,但地产巨头大量涌入,必将重构上海房地产市场竞争格局。(刘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