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卖不出去=浪费资源和侵蚀社会财富
摄影镜头里,有位头戴鸭舌帽、身着蓝色工装的工人。他站在一座两层小楼的一层屋顶上,双手正抡圆了一柄大锤,向二楼的房墙猛力砸去。墙的外立面已经掉下一大片墙面砖,斑斑驳驳露出里面的灰色墙体。这张引人注目的新闻照片,不久前刊发在一份全国性报纸上。尽管只有三句话的文字说明,但照片却生动地展示了青岛拆除豪华别墅的一幕。
据介绍,正在拆除的这片山庄位于青岛市东部新城区的黄金海岸线上。山庄建于1995年,分别坐落于南北两区,共有别墅100多幢,但由于各种原因,始终没有卖出几幢。最后,房地产开发商不得不自行将其拆除。虽然普通读者看到这则图片报道时,肯定是怀着一种相当复杂而又难以名状的感受,但经历了多年以来房地产业的起起落落之后,这类消息实在算不上多么了不得的新闻。然而,在目前还没有解决安居问题的人们看来,别墅倒掉之前那墙体上的破损之处,看在眼里,烙在心上,如一道道难以愈合的伤口,总是在隐隐作痛。
也许有人以为,这是旁观者在杞人忧天。拆除自己开发的豪宅,开发商必然心如刀绞,又何劳别人发什么感慨?!的确,就连创立了湾仔水饺这一著名品牌的臧姑娘,当年也曾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声誉,不得不销毁亲手一只只包出来的饺子。每每谈到这件事,她总要心疼得落泪。小本经营者尚且如此,又何况是那些投入了大把资金的房地产开发商呢?!通常来说,没有谁会轻易毁掉自己投注了大量心血的东西。但市场一旦冷下面孔来,它无情的一面又的确能让人感到凄寒彻骨。盖好了别墅却卖不出去,坐落于黄金地段,以过低价格出售又不划算,最后只能出此下策,一拆了事。开发商的损失显而易见。
是不是开发者承受了损失,别人就无权置喙了呢?非也。松下幸之助曾说过,利润是企业是对社会的贡献。既然企业是社会中直接创造财富的基本单位,那么,一般而言,这种说法应当是正确的。在政府没有实行限制赢利的管制措施的情况下,如果一个企业总是亏损,那就说明它对社会没有做出什么贡献,是在低效率和无效益地使用着稀缺资源。若产品卖不出去,这种生产则无异于是在浪费资源和侵蚀社会财富。因此,尽管企业可能承担了经营亏损或销毁产品的直接成本,但它却是在增加社会成本,损害人们的福利。因为无效的生产过程所消耗的资源,本来可以生产出市场真正需要的东西;销毁市场不接受的产品,至少说明那种生产没有做到物尽其用。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当大家还在背诵政治经济学常识时,我们只知道在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中,牛奶会因为生产过剩而被大桶大桶地倾倒在河沟里。当时在我们眼前浮现的画面,并不是童话故事和宗教传说中那一片片流着奶和蜜的人间乐土,而是一副病入膏肓腐朽垂死的经济肌体。因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告诉我们,那种生产过剩并不是真的超过了人们的需要,只不过是超出了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在我们终于同样发展起市场经济之后,平常心逐渐取代了意识形态,对于同样会出现在自己身边的类似现象,大家称之为“有效需求不足”。
在大家都喝得上牛奶的情况下,牛奶因产量过剩而倒入阴沟,这固然是一种浪费,虽然肯定不算是一种美德,但大体上只能归结为生产决策失误所致,至少还算不上一种罪恶。但在饥民奔于途的情况下,存心让大囤大囤的粮食静静地睡在仓里,任鼠咬虫蛀、陈化成灰,也不开仓济困,这就是一种不可饶恕的罪过了。即便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一方面有相当多的居民无法解决安居问题,而另一方面,盖出来的房子却销售率不高,商品住宅大量闲置在那儿,卖不出去的豪华别墅甚至最后只得炸掉,那么这种反差也远不是如此顺理成章。简单地说这是市场机制作用的必然结果,市场最终会解决这一切问题,那未免太过轻飘了。因为大部分房子毕竟是保障生存必需的容身之所,而不是饱食三餐之后难以下咽的额外一杯牛奶。
有效需求不足=无效供给过剩
的确,市场调节存在着一种难以完全消除的滞后性,尽管人们的理性预期可以起到一定弥补作用。但别墅倒掉的那一幕至少可以说明,开发商的预期还没有理性到可以不浪费资源的程度。其实,房地产市场总是存在于具体的经济体系之中,它并不是经济学教科书上所描绘的那种供求自动协调,从而最终达到均衡的理想市场模型。市场的无形之手可以决定一片别墅的销售业绩,但城市的土地出让、功能分区的布局以及具体的建设规划,却都要由政府的有形之手来操作。在商品住宅市场上,无形之手的一招一势,总能多少透露出背后有形之手的强劲力道。经济过热时期,海南和北海房地产泡沫的迅速膨胀以及后来“烂尾楼”的处置过程,都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在商品住宅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既然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那么对于种种难题的顺畅解决,政府自然也难脱干系,无法独善其身。既然理论上的概括是有效需求不足,于是开出的药方就成了刺激需求,所谓扩大内需便是这种思路。有人提出的“第二套住宅”和“大”小康的概念,大致是要解决别墅滞销的问题。但从青岛拆除别墅的事件来看,尽管提高居民工资收入水平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当前对需求施以刺激的效果并不是无限的。如果不是因为对某些住宅产品的需求进入了漫长持久的不应期,开发商也实在没有必要拆房炸楼了。
其实,有效需求不足也可能意味着无效供给过剩。即使是贵如别墅这样的产品,假如属于一种无效供给,也不会具有市场价值。在这种情况下,一般的刺激需求是无用的。凭什么鼓动人花血汗钱去买那些中看不中用的房子?何况现在事实上,并不是人们的钱多得不得了,大家的房子多得住不过来啦!人们迫切需要而又买得起的房子是供不应求,解决之道又怎能是刺激需求呢?
调整供给结构,通过种种有效措施,把那些即将被浪费掉的稀缺资源,真正有效地用于提供市场需要的商品住宅,这才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和解决民众安居问题的重心所在。假如豪华别墅的倒掉能够充分唤醒方方面面的决策者,假如调整供给结构能够成为业界和政府管理部门的共识,那么,过去因房地产泡沫而付出的惨重代价才算没有白交学费。如果在当前形势下,经济学家居然把在房地产业吹泡泡视为己任,那就不只是在诓骗开发商和在无房者心头的伤口上撒盐,而是一宗十足的罪愆。
张群群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