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适用房作为北京市住房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对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如何更好地建设,以符合北京这个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发展的需要,成为政协委员们关注的话题。一些委员提出在加快建设经济适用房的同时,应该考虑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经济适用房今年的新开工面积将达300万平方米,竣工200万平方米。由于建立了收入 和面积的审查制度,保证了中低收入者购买。这次委员又提出了什么问题?李晓林委员专门向记者介绍了经济适用房的“错位理论”,并说将为此形成一个提案。
“现在经济适用房建得太多了,用不了5年就会发现问题,这个问题就是错位。”李晓林说,北京正好和国外发达国家的城市形成错位——国外是有钱的人住在风景宜人、交通便利的郊区,而没钱的人住在城区里。而北京正好相反,高收入者住在城区,以中低收入者为销售对象的经济适用房遍布在四环以外甚至更远的郊区,造成的结果是中低收入者因为住在郊区,增加了交通、教育、购物等生活成本。而5年后,当有钱人纷纷从城里往外搬的时候,就会发现,郊区除了基本农田,已经根本没有地方了。而他们又不会去买经济适用房,因为它毕竟是设计和建筑造价相对要“经济”得多。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北京建了一批“筒子楼”,如今成为城市的一个“鸡肋”,拆迁涉面太大,不拆又难以满足人们生活舒适性的需要。经济适用房千万别成为新型的“筒子楼”,防止出现中低收入者因为生活成本增加而对郊区的房子望而兴叹,郊区因开发高档房地产而不得不拆迁现存的低价位房,从而造成一种新的城市浪费。
因此,应该从现在调整相应的建设规划。最好的模式是启动二手房,把城里价格较低的旧房用市场方式腾出来,让中低收入家庭来住,这样可以大大节省他们上班、子女上学的交通和教育费用,符合世界各国大都市的发展模式。晨报记者 莫春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