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像赵先生这样的中低收入工薪族置房,或许在财大气粗一族看来根本成不了气候,但令人羡慕的上海楼市正因为老百姓能够进进出出而真正红火起来
“72家房客”发生巨变
20年前上海的“住房难”全国有名,有人说“72家房客”让上海人变得心胸狭窄、精 明小气。那时候政府忙于解困,好让百姓能在家中放下一张床,“先有房子后有娘子”是小伙子嘴中的硬道理,可以说时刻被房子挤压着的上海人活得特没有尊严。
现在轮到很多地方的人开始羡慕上海人住得宽敞了。去年9月,上海市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表明,2000年上海人均居住面积11.7平方米,较之20年前增长了1.7倍;户均住房间数达2.1间,较之20年前几代人合居一房有天壤之别。
最喜上海安居乐业氛围的还有这样一些人:从上海出去或有“上海情结”的人。他们从各国或者各地来到上海,没有过多犹豫就将心动化为行动————在上海买房,常回家看看。何况上海的房价是京、沪、深、穗四城市中最低的,没有理由不“居家投资两相宜”。
统计显示,2000年上海人均GDP已达4180美元。据说国际上一般认为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时,住房消费开始出现高潮。以此衡量,上海房地产市场进入上升通道当属意料之中的事,但令人稍稍有些意外的是,在上海购房买房不是有钱人才有的好事,只要愿意,就是再普通的工薪族,也一样可以凭一己之力抛掉“陋室”,走进新居。
需要指出的是,这不是指分享了上海持续多年的“解困”和新推出的“廉租屋”政策阳光的“幸运者”,那需要是够格的“特困户”,才能做圆了多年的新居梦;也不是指随着大规模的建设带来大动迁的拆迁户。据不完全统计,上海近10年来在推倒重来的大建设中,共拆除各种房屋2800多万平方米,竣工住宅1.2亿平方米,约有64万户居民通过动迁住上了新房。那么既不是特困户,又不是动迁户的上海中低收入工薪族又是如何“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圆了新房梦的?
政府为老百姓支起一块跳板说起来,应该感谢上海在全国率先进行的那场影响深刻的住房制度改革。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长期依靠国家和企业投资的住房建设出现了连年徘徊,甚至逐年萎缩的情况,1989年、1990年上海年均住房竣工面积连续两年停留在400多万平方米。建房需要钱,但是钱从哪里来?想来想去,1991年终于把上海人逼上了走住房商品化的改革道路。改革最成功的一点,就是让上海人开始有了住房是商品、“要住好房自己掏钱”这些如今谁都能接受的观念。就是这领先的“一点”,让上海赢得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先机。若干年后,房改最主要的两条“出售公有住房”、“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开始显现启动百姓房地产市场的巨大能量,形象地说房改是政府为百姓支起的一块跳板,成千上万的老百姓借着这块跳板,跃进了自己的“新巢”。
当然成功的奥秘在于“低门槛”,让尽可能多的百姓有能力迈进门去。这个过程操作起来也不复杂,你如果只有几万元钱,又不想背很多债,那么可以先花一万多元买下已租住的公有住房,得到价值10万乃至20万不等的所租住的公有住房,再去办理总额10万元的住房公积金贷款,有了这25万元乃至30万元,你就完全可以买到一处二室一厅的房子了。虽说这住房不在黄金地段,也不是什么高档住宅,但装修一新后,仍能一样让人住得舒心乐意。
住房公积金贷款无疑是向中低收入市民倾斜的“跳板”。成立一年多的上海市住房置业担保公司总经理杨永光告诉记者,他们曾对已受理的1.5万户市民的贷款担保申请作过统计,购买房价在25万元以下的占总户数的59.1%;购房市民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占总户数的54.9%;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下的占总户数的59.8%,旧房和新房比例是三七开,70%的人选购了新房。
不能一味等着政府“解套”如果脚下并无可置换公房这块“跳板”的“支点”,住在石库门里急切盼着改善居住环境的居民是否也能“一跃而起”?有消息说,有关部门对上海建国前建造的旧式里弄住宅进行了普查。
去掉尚可保留的部分,上海中心城区还普查发现,有2000万平方米左右的旧区需要由政府来推进改造。如果一味等着政府来为自己“解套”,就得再憋屈自己若干年,很多人不甘坐等,就先用公积金买套二手房来过渡住着,待日后旧房动迁,一样可以要房得房,要钱得钱。
住在市中心豫园附近一所旧房里的赵先生年近半百,是位冶金企业的工人,妻子早已退休,家庭月收入2500元,孩子正上高中,花费挺大,但为了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赵先生决定就在附近买一套二手房作过渡,他看中的那套住房面积才40平方米,以前装修过,还能凑合,只要11.3万元。
因为不打算再装修,赵先生把积蓄都拿了出来,只贷了5万元公积金,贷款期限是10年,月还款额520.35元,占家庭月收入的20.8%。赵先生心中盘算着,将现在住的好地段旧房借给外来打工者,可得月租金250元,一进一出,仅比过去多支出了270.35元,并不影响生活,却大大提升了生活质量。日后旧房动迁时,无论拿房还是拿钱都可以接受。重新置业后,眼下这套完成了“历史使命”的二手房也可以很容易地租出去,现在不是刚开始流行“小户型”吗?赵先生这样说。
像赵先生这样的工薪族置房,在财大气粗者一族看来不值一提,根本成不了气候,但事实上正是这些最大多数的工薪族消化着上海的存量房和二手房,使欲“弃旧图新”者的旧房有了着落,新房买得更痛快,上海的房地产市场也正因为有了无数个“赵先生”这样的购房者,才真正转了起来,活了起来。
眼下的上海,楼正在越造越好,价格也在越炒越高。像地段环境好的长宁、徐汇和浦东部分区域的商品住宅均价今年已达每平方米六七千元,最高价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每平方米二三万元,这样的房价显然已高得离谱,很难说可以维持多久。只想买一套二三十万元房的工薪族并不关心高房价何时回落,只担心存量房二手房价格会不会因此被带上去,因为,相形之下,对他们来说,他们想的更多的是如何用自己有限的收入,早日改善居住环境。
作者:沈则瑾
短信圣诞站送大奖:数码相机、CD/VCD…好机会别错过!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