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大王的地产情结———与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的对话
“明年,新希望集团将有大笔资金注入房地产业,金额将在25亿元到30亿元人民币。”大名鼎鼎的饲料大王刘永好,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大学地产财富论坛上,为什么重申赌命房地产30亿的决心?在去往新闻发布会的路上,刘永好为此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公众形象似乎有点乱?
记者:这段时间,您的公众形象似乎有点紊乱,一会儿是饲料大王,一会儿是金融巨子,现在又成了地产大亨。时下饲料业竞争加剧,饲料产业的利润附加值已经日渐稀薄,扩大饲料行业以外的投资是竞争的选择,这些我们都可以理解。可现在的问题是,新希望集团的目光是怎么落到地产业上来的呢?
刘永好:事实上,我心里面是有一个地产情结的。改革开放后,我们抓住了“吃”这个问题,获得了发展机遇,也得到了回报。现在,“吃”解决了,“住”的问题就提上了日程。12亿人,特别是城市人口的居住问题,已经引起了各方关注。随着国家取消福利分房政策的落实,我国在与国际经济逐步接轨,居住占人们支出的比重就会逐步上升。
我在很早的时候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早在90年代初就在海南注册了一家地产公司。就是在那个时候,我见证了海南地产泡沫形成的整个过程。我意识到可能选择的时机不太理想,就迅速地撤离了这个行业。可是,在地产行业有一番自己的作为,是我多年的一个心愿。
跨行业投资会不会有问题?
记者:中国有句老话说“男怕入错行”,对一个行业的了解和在一个行业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对另一个行业也能有相同的理解力并取得同样的成功。新希望集团在饲料业很成功,但并不意味着它一定可以在地产界有所作为。
刘永好:这不是你一个人的担心,不少人当着我的面说,对新希望来讲,盖猪圈可能不困难,可是“盖人圈”就会有很大的问题。其实我对跨行业投资慎之又慎。5年前,我们就确立了对新项目,特别是对新行业项目要实行批判式论证的原则。如果对该项目、该行业的发展前景,对企业本身操作此事的能力进行了全面批判和挑刺以后,还认为可以操作的话,那么投资失误的概率就应该很小了。
举个例子,在1995年前后的时候,我们在北大找了一些人,曾经试图论证新希望进军药业的可行性,经过长达两年多的论证,最终被否定了。在这个过程中200万元的资金泡汤了,但这200万元可能阻止了2000万元、甚至2亿元的资金打水漂。
为何不在北京地产投资?
记者:今年,新希望集团在上海浦东投资3亿元的高层建筑已经落成;在大连,您投资5个亿,近15万平方米的住宅区也已经销售过半;在成都,新希望一笔12亿元的巨额投资使成都城市中心的高档物业拔地而起。那么您为什么不考虑在北京开发项目呢?
刘永好:我对北京市场观察了很久,就是不敢投资,北京市场的很多事情我看不清楚。非常有意思的是,我看了国外看国内,几乎看不到有什么地方的房子比北京的差,可是北京房子卖的就是全国最贵,虽然最近有些萧条,可是北京购买力还是深不可测。比较而言,上海市场我就能看得比较明白。吸引我到上海投资的主要是价格的上升空间,商人最终追求的是利益。上海房价总体水平并不高,而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会渐渐地显露出来,成本和市场需求双双走高,这必将推动价位稳步上升。而北京的房价已经在一个比较高的价位上,这个时候进入,相对来说,风险也比较大。
清醒看世界 评2001年十大新闻赢掌上电脑MP3大奖
|